2024-10-22
經濟日報
筆者在上月的文章《減息周期揭序幕 投資者怎部署》中提到,減息有利香港住宅房地產市場,結果引來不少讀者反饋,有的認為地產商尚有大量存貨,市場不易消化;也有人認為香港經濟疲弱,房地產市場難望好轉。
本文希望從多角度審視香港房地產市場,包括利率水平、租金回報、人口流動以及土地供應等,以分析樓價未來走勢。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於2021年8月達到191點的歷史高位,其後輾轉回落至最近的136點,跌幅達29%。這3年香港樓市飽受多重打擊,包括加息、移民潮、經濟放緩及地緣局勢緊張等。筆者認為,導致樓市於2021年見頂回落的主要因素是移民潮及信心危機,其後美國於2022年中開始加息,息口走勢便成為影響香港住宅市場最大的因素。在躺平做定存都有5%回報的環境下,無論購房作自住或投資的吸引力都不高。
香港的銀行總存款有17萬億港元,比3年前增加近2萬億,故降息周期的開始如能激活部分存款,將成為樓市築底回升的催化劑。
市民不買樓,但總是要找地方住的。全港平均租金水平自2023年1月開始回升,至今已達15%,按筆者推算,租金年底前將創歷史新高,證明影響樓市的移民因素已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利息成本等因素。
減息周期開始 供樓較租樓划算
現在住宅租金回報率大約為3.4%,老牌大型屋苑如沙田第一城及美孚新邨等的租金回報率更超4.3%,估計租金未來每年還會再升5至6%。至於新造按揭利率在9月降息後已跌至3.8厘左右,明年利率肯定再減,供樓較租樓划算的情況將出現,買樓自住顯得相對吸引。
撇除投資及供樓等考慮,影響樓價最根本的因素是剛性的供需。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中,香港總人口達753萬,是歷史新高,在出生率低迷的情況下,人口增長主要靠輸入。香港近年推行多項輸入人才政策,包括投資移民、優才、高才通及非本地畢業生留港等,以提高香港的競爭力。自2022年底至本年中,各項計劃已共批出了近19萬宗申請,雖然並非所有人也會最終落戶香港,但每年應起碼有數萬人流入,這將對香港樓市帶來穩定的剛性需求。
此外,香港的高等教育產業發展蓬勃,也間接支持了本地樓市。港府銳意把香港打造為教育樞紐,並把非本地本科生比例大幅提升至四成。有測量師行估計,香港3年後將有92,000非本地大學生在港(見附圖),而院校只能為他們提供27,000個宿位,這6萬多個宿位的缺口將要靠私人市場提供。最近已有投資者開始把酒店改為宿位,但這只是杯水車薪,一間酒店只能提供約500床位,故相信以後將有愈來愈多的住宅用來出租給這些學生,成為另一個剛性需求的來源。
輸入人才與非本地生 帶動需求
供應方面,今年房屋總落成量(包括公營及私營)是過去20年來最高,加上過去幾年的疫情及經濟衰退等因素,現在市場上有2萬多個已落成私人單位存貨尚未出售。
由於利息高企,發展商也飽受現金流的壓力,故近年的一手銷售出現愈賣愈平的現象,大部分其實已低於其成本價。這低價賣樓現象會否持續要看未來供應及發展商財政狀況,按瑞銀報告分析,本年新落成私人住宅單位有22,000個,但由於過去兩三年沒有新資金投入買地,新落成樓宇將逐漸減少至2028年的15,700個。
隨着利息慢慢回落,發展商的持貨能力也會增強,毋須再賤價而沽,相信樓市已止跌回穩,瑞銀更預計未來數年住宅價格每年平均上漲超過5%。
香港政府對樓市的取態也頗為明顯,除了年初取消所有辣招外,上周公布的施政報告在樓市政策方面也有一些新措施,包括把住宅物業納入移民計劃、放寬按揭成數及入息供款比率要求,在高才通等人才輸入計劃方面的申請條件將繼續放寬。國家最高領導上月已明確表示樓市要止跌回穩,相信港府也會積極配合,支持本地樓市。
當樓市確認轉勢 料失議價空間
房地產既是民生商品,也是投資工具,其價格走勢除了受供求等基本面影響外,市場心理可能更重要。就像投資股票一樣,市盈率應該在10倍還是20倍,主要取決於市場資金流,及投資者的樂觀情緒,例如9月底的港股,有些股票可以兩周內上升一倍。一些預期的變化足以引發強大的連鎖反應,這情況也可以在樓市中發生。
樓市跟股市最大的差別,就是流動性低及買賣差價大。一般樓宇交易買賣雙方的第一口價都相距超過10%,在熊市時買家佔上風,最後成交價一般跟買家的叫價相差不遠,牛市則相反。故在整體樓市未變的情況下,單是買賣雙方的投資情緒,已可讓最終成交價出現10%的分別。故若有讀者打算置業以作投資或自住,應在市場氣氛較差時進行,以大幅爭取議價空間,贏取買賣差價。不然的話,當市場已確認轉勢時,那10%的差價便會變成賣家的囊中物。樓市何時轉勢無人能知,但相信現在是不錯的時機。最後也想提醒讀者,買樓是重大決定,要小心評估風險,量力而為!
撰文 : 區偉志 石壁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嶺南大學財務系專業應用教授
香港數碼資產學會創辦人
欄名 : 知•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