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那天看新聞報道,看到「沙田第一城……38座連天台戶早前以實用呎價19,366元售出,將軍澳THE PARKSIDE錄呎價破頂個案,屋苑2座中層A室,實用面積698方呎,3房套房間隔,以1270萬元同類高價售出,實用呎價18,195元……」
這個價格是不是正常呢?我不算absolute value,只看比較。將軍澳THE PARKSIDE是新樓,先不去對比,沙田第一城是30幾年樓,以上單位是連天台,價格比較高,普通單位呎價是在1.5萬至1.7萬元之間。
對比同是30幾年樓的太古城,呎價就要1.9萬至2萬元了。沙田和港島的差價是不是正常呢?這裏也不先說,我只是想再對比另一些屋苑,例如說,大坑道的豪園,50年樓,呎價2萬;中半山的愛都大廈,35年樓,去年12月14日成交的2888方呎4樓標準單位,才是21,496元一呎。
「最低消費」十級跳
總括而言,幾億銀至十幾億元的豪宅,又或者是幾百萬元至千零萬的小型單位,相對來說,都算好貴。反而二千萬至六七千萬的樓,卻仍然有不少「平貨」。這在某程度上,說明一個現象,就是在有錢人之間,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有三幾億元身家的「中產階級」,也正在萎縮,反而是超級富豪,卻是愈來愈有錢。
記得在1997年,一堆富豪吃飯,有某人說:「身家不到10億元的,不准坐在這枱。」到了2007年,不准埋枱食飯的最低消費,變成了100億元身家。到了現在,那一伙人已經要用千億元來作單位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