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5
經濟日報
負利率再度成為美國政經圈話題,《經濟日報》投資版李國慶日前提到,美股憧憬聯儲局採取更激進的貨幣政策,例如跟隨歐日實施負利率,香港樓市似乎亦有類似憧憬。
2018年底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任以來,威望遠不及前任主席,特別是上任初期希望加息收水,結束金融海嘯以來的寬鬆政策,結果觸發美股大跌及被總統特朗普公開教訓後,其利率政策已經被特朗普及華爾街綁架。2019年後,鮑威爾便一直「口硬手軟」,按特朗普的想法,逐步將利率降至零,因此,美國步歐日後塵,實施負利率,並非沒有可能。
摩根士丹利早前發表報告,對本地樓市前景樂觀,認為樓價可能會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強勁,大摩又預計今年樓價將升5%。大摩指,雖然香港失業率上升及GDP疲軟均對樓價不利,但隨着新項目在未來幾個月恢復推出,將滿足被遏抑的需求。由於供應短缺,加上需求較高,以及利率接近零,政府亦有政策支持需求,料樓價強勁會維持更長時間。大摩將今年樓價預測由原來的升5%至10%,調整至升5%。
港人憂現負利率 轉買「磚頭」
唐榮相信,近期樓市氣氛轉趨活躍,頗大程度是對負利率「銀紙」貶值的憂慮,「磚頭」是香港市民的實物資產必然首選,過去是,如今亦如是。美聯物業早前一份報告亦指出,低息環境令負利率情況得以維持。從過往的資料反映(見圖),當香港進入負利率時,意味銀行存款未能追得上通脹率,吸引資金流入資產市場;反觀,當香港進入正利率時,銀行存款所收取的利息高於通脹率,資金自然流入銀行存款,令資產市場的吸引力下跌。
負利率對樓價一向有正面作用。1990至97年香港經濟向好,通脹率高企,其間最高達13%,最低亦逾5%;與此同時,當時存款利率介乎1.5至6.5厘,由於收取的銀行存款利息未能追上通脹水準,資金轉移到實質資產來抗衡通脹,負利率成為當時樓價上升的其中原因;不過,自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後,香港經濟走下坡,其後甚至踏入通縮期及正利率時代。
高企的實質利率令銀行存款更為吸引;相對之下,投資物業需求減少,資金撤出物業市場,加上當時香港樓價不斷下滑,市民對樓市缺乏信心,資產物業持續貶值,市民入市意慾更加薄弱,使物業市場價格進一步下調,至03年沙士爆發後的低點;及後,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美國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香港利率一直處於極低水準,亦成為近十多年來樓價反覆向上的動力之一。
報告相信香港低息環境將持續,「負利率」對樓市帶來正面作用。話說回頭,即使並非負利率,超低息環境仍是支持樓市的強力因素。
撰文 : 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