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2
經濟日報
環球疫情下,令不少人生活及工作習慣轉變,引伸物業在發展及需求上有改變,相信疫情過後,會出現一些新模式。
中下價零售商 有機進駐核心區
近期疫情開始受控,相信經濟活動可慢慢回復,長達3個多月的抗疫時間,香港人日常生活或多或少也有轉變。疫情初期市民減少外出,政府呼籲留在家,如要購買日用品甚至食物,均可透過網上購物,或透過外賣應用程式點餐,使用率遠高於疫症前。事實上,香港購物甚為方便,故相比內地或歐美地區,香港網購不算極為盛行,經過疫症,相信市民漸接受網購概念,對傳統購物模式有所改變,特別舖位需求。
商舖市場另一轉變,定必是疫症衝擊核心零售區商戶種類,以往奢侈品、名店及藥房充斥的核心零售區,疫症下僅數月已出現多間名店退場,一線街道的整體空置率攀升至8.6%,似乎情況持續。在缺乏遊客重返,加上歐美品牌進行收縮,核心區將出現一些新模式,就是貼近民生,中下價零售商有機會進駐,核心區商戶大執位。
至於寫字樓市場,疫情對商廈需求短線下跌,各國封關,經濟活動停頓,故極少出現跨國機構擴充,令商廈錄負吸納量。當然,經濟活動有望回復,只是中短線需求持續減少。
但結構上,機構對寫字樓的要求或模式,疫情帶來的經驗導致中長線考慮不同計劃。據代理透露,不少機構考慮避免把辦公點鎖在單一地方,例如本身核心區租用辦公室,或會考慮在九龍區租用另一寫字樓,作後備辦公室之用,日後若疫情發生,也可分兩隊員工,以保持運作。
另外,疫情下避免員工聚集,很多機構老闆最初不建議在家工作政策,也無可避免地執行。最初老闆未必信任home office,但科技發達下,員工可在網上傳送文件,並開視像會議,他們開始發現,在家工作的效益未必低於傳統寫字樓。代理指,有些機構正考慮,當下次租用單位租約到期,可把寫字樓租用樓面減少約2成,而員工一星期返4日公司,另外1日在家工作,故所需的寫字樓樓面可以減少。以上情況未來是否成大勢仍有待觀察。
地舖租跌 食肆或樓上搬至樓下
疫情大家多加注意健康,而在物業市場上,與醫療最關係密切,就是以醫務所為主題的銀座式商廈。樓上舖生意如飲食、美容等在疫情下轉差,甚至面對結業收場,故交吉情況極為嚴重,何況目前地舖租金大跌,吉舖亦多,想開餐廳人士,或會樓上搬至樓下,因此樓上舖投資風險頗大。相比之下,涉及醫療的商廈,生意應會較穩定,畢竟醫務所需要一定私隱度,特別涉及專科,樓上舖更加適合。另外,香港在環球疫情下,感染人數偏低,醫療質素高予人信心,而近年不少內地人來港求診,相信日後相關的需求絕不會減少,或會帶動一些大業主,把商廈轉型成醫務大樓,吸引醫務所開業。
撰文 : 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