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發展局近日正式推出土地共享先導計畫,推動公私合營方式開發新界農地。因應先導計畫的推出,當局委任十位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士加入顧問小組,協助日後審批項目,近日獲委任為小組主席的黃友嘉表示,小組會從旁「幫眼」,提供獨立專業意見,審批項目時會有兩大着眼點,包括項目配套是否與周邊地區配合,以及所注入的基建設施是否符合公眾利益,確保公帑運用得宜。他認為,計畫有助提升私人市場的積極性,跟政府分擔開發土地的工作,而顧問小組的存在,正好避免計畫引起「官商勾結」的觀感。
土地共享先導計畫處於構想階段時,當局曾經考慮由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負責審批項目,但最終決定設立新架構,邀請具公信力人士加入協助審批。本身亦曾任土建會主席的顧問小組主席黃友嘉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顧問小組可專責處理土地共享計畫之下所提交的申請,與土建會性質和組成十分不同,「小組會負責評審發展方案,所處理的問題較為技術性,因此主要由對規劃發展熟悉的專業和獨立人士組成,而經當局篩選後,當中並沒有具發展商背景的人士,這點是比較重要。」
根據計畫,發展局轄下的專責和跨專業土地共享辦事處,將先為申請人提供一站式諮詢及促進服務,並會審批申請。顧問小組將就各宗申請是否可予接納向政府提供意見,只有獲顧問小組支持的個案會呈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尋求原則性同意。黃友嘉表示,土地共享計畫屬於新事物,認為當中流程的透明度相當高,土地共享辦事處已作初步把關,但顧問小組仍會發揮兩大功能,包括從旁「幫眼」,「以專業角度分析是否有『遺留』事項,以及提供一些獨立意見,相信其存在正好可以避免引起官商勾結的觀感。」
他表示,小組審批項目時將從整體發展角度考慮,除了評估項目本身,也會考慮項目與地區周邊發展是否配合,又會評估注入的基建設施是否符合公眾利益。他說:「因為計畫是公私合營的性質,而當中興建的一些基建配套,如道路和渠務等,所涉及開支又需要在計算補地價時扣回,關乎公帑的運用,因此會對周邊地區作整體審視,了解所投入的基建是否合理。」
他又形容,土地共享計畫是一個較為創新的方法,提升私人市場開發土地的積極性,輔助其他土地供應選項,「過去每當由政府收地,總會容易遇上討價還價的情況,但其實開發土地並不一定由政府『做晒』,今次可提供機會,讓業主或發展商拿地出來,比較不同發展方案,再由他們負責收地,加上由專責辦事處負責審批,相信可以增加效率。」對於可接獲多少申請,他認為需要視乎市場的反應,目前難以估計,但期待發展商會對此反應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