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9
經濟日報
香港內外政經情勢不穩,營商環境備受考驗,引致樓市交投疏落。市場上的資金明顯處於觀望狀態,縱然銀行存款不斷增加,高達歷史高峰的15萬億,但這些錢似乎不熱衷於物業市場,更極少購買工商物業。
美國為了壓制中國發展,推出一系列制裁香港措施,撤資是其中一個步驟,據香港美國商會調查顯示,有超過40%的美國公司有意撤離香港;香港剩下的價值愈來愈少,惟有力保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熱錢湧港 金融中心地位穩
資金氾濫,難免讓市場有一些憧憬,幻想這些熱線投進樓巿,只要有一小部分就足以讓樓市再起風雲。然而,現實十分殘酷,辣招印花稅不但將熱錢阻擋於住宅市場,也使工商舖市場少有資金流入,商舖價格跌得最傷,從大量商舖、寫字樓的空置率來看,短期內似乎難以扭轉劣勢。
筆者認為,與其憧憬熱錢湧進樓市,不如期望中港早日通關,只有遊客重返,才能拯救經濟,因此,在熱錢未進入之前,聰明的投資者,不妨考慮人棄我取,捷足先登。
香港樓市十分詭異,經濟嚴重衰退,工商舖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價格明顯出現調整。然而,住宅市場表面上卻似乎無動於衷,是不同市場各自發展,還是將會被波及,最終追跌收場?這就要看上天的安排,如果接着的6個月內,大約在明年第一季之前,疫情仍未能完全受控,以及通關交流仍不能正常化,那麼住宅最終也可能撑不住,將會步工商舖後塵,終極一跌。
不過,香港有一樣是不可撼動的,就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盡管美國總統形容香港將不再是國際金融中心,但也絲毫未能動搖其地位。原因有以下幾點:香港註冊的中內外銀行大約有190家,紐約只有50家左右;香港的股票市值僅次於紐約、東京及上海,排名全球第4,比倫敦、新加坡等更高;香港的上市集資金額世界稱冠,超越倫敦、紐約。加上港府擁有雄厚的財政儲備,以及熱錢流入再創新高,如此這般,都讓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牢不可破。
撰文 : 蔡志忠 亞洲地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