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6
東方日報
香港經濟首季創有紀錄以來最差季度表現,昨公布的三月零售銷售更大跌四成二,深度衰退之勢已成。企業水深火熱,中小企猶如熱鍋上螞蟻,恐怕終離不開裁員與結業之途。港府口說要振興經濟,作為就必須要「貼地」,出手快且準是基本,否則難以擺脫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信心市道低迷的惡性循環,復甦從何而起?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香港中小企超過三十四萬家,佔港商總數九成八以上,並為約一百三十萬人提供就業機會,佔本地總就業人數四成半,足見中小企乃經濟中流砥柱,亦關係到不少家庭生計。
雖然如今疫情基本受控,部分防疫措施亦開始逐步放寬,但對於大部分中小企而言,尚未見到曙光!生產力促進局公布的第二季中小企營商調查顯示,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跌至紀錄新低,信心疲弱可見一斑。何以如此悲觀?皆因當前企業面對的不僅是內部需求低迷,還有全球經濟大停擺,製造及貿易業大受打擊,內外夾擊近乎無險可守。
也許,隨着人流限制放寬,本地零售或會有些微起色,但問題是租金昂貴,加上消費模式在疫情期間有所轉變,網購大行其道,不少中小企難一下子變陣求存,靠港府一次過救助實不足以解困。事實上,經歷了去年中以來的社會動盪和今年疫情爆發,不少企業已傷及老本,到底是繼續裁員竭力守下去、抑或結業止蝕,關鍵是「信心」!可惜目前國際形勢緊張、本地政經失和,經濟結構問題積重難解,「樂觀」二字實難啟齒。
從來口號式吶喊容易,實事求是卻甚艱難。所謂「和氣生財」,乃營商之本,這個道理淺白易明。外部環境因素,非香港所能控制,但本土營商環境和競爭條件,卻掌握在手中。經歷了近年亂局,港人必須正視和解決亂根,才可整裝待發。這方面,首要的是港府施政須作檢討和改進,就如樓市撤辣問題上,市場取向清晰,偏偏官員們仍堅持等到樓市明顯大轉勢才動手,全無急民之所急,亦缺乏穩樓市以保經濟的策略思維,如斯笨拙頑固的表現,教商家如何重拾信心、重新出發?更遑論政局添煩添亂。
說到底,影響營商環境的因素甚多,政府提供減稅、減租、融資擔保、科技應用等支援,短期要繼續加快落實到位;長遠而言,企業指望的不是政府打救,而是寄望香港能重建和諧社會,政經穩定,凝聚人心,眾志成城發揮拚搏精神,則企業自可找到發揮舞台,才有望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