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5, 2025 星期三 短暫陽光 19° 51%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陸振球:香港樓巿似現滯脹

【明報專訊】美國推出無限QE救巿,近期美股大彈,收復了之前大跌跌幅約三分之二的失地,至於能否再創新高又或再插,大家正拭目以待,而經濟能否復蘇,要視乎疫情發展。不過已有分析擔心瘋狂印鈔的後遺症可能引發如上世紀1965至1980年之間出現的滯脹局面,對民生和包括股樓等投資巿場會造成什麼影響? 所謂滯脹,即是經濟增長乏力而通脹肆虐,上述1965至1980年的美國滯脹,主因美國參與越戰令美國庫房入不敷支而大幅舉債,加上油價飈升,造成高通脹和高利率,但經濟增長不前,其時香港仍未採用聯繫匯率,美國的滯脹對香港傳導性亦可能較低,但香港於1983年起港元與美元掛鈎,則現時若美國出現滯脹,對香港的殺傷力可能更大。 美倘現滯脹 聯匯增對港殺傷力 為何大家會開始擔心出現滯脹,主要是美國發起貿易戰爭之後出現全球疫情,供應鏈斷裂和生產減少,便等同減少了供應,同時儲聯局無限放水,即供應減少但貨幣增加,便會推升通脹,如經濟無起色,便會出現滯脹。滯脹有多可怕?美國在1980年時通脹曾高見13.5%,10年期債息更曾高達15厘以上(圖1),如大家想一想,工資不升而物價一年升13%或更多,便真的是人都癲。 滯脹有一個特色是經濟增長失色而同時高利率,大大不利做生意,回看當時美股猶如死狗,只有金價狂升約8倍(圖2),而金價當時大升另一個原因是地緣政治升溫,戰爭風險也大升。 資金沒出路 反流入樓巿 對香港人而言,可能大家最關心滯脹下樓價會如何表現。根據Case-Shiller Home Index,美國1965年12月的樓價指數為16.64,到了1980年12月則報45.78,這15年帳面升了1.75倍(圖3),表現還算可以,但不要忘記同期通脹升幅驚人,扣除了通脹後實質回報便大降,還有要知道同期如要供樓要面對的高息也不容易捱。 回看香港,上星期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香港3月樓價指數升了0.43%,租金指數卻跌了1.94%。若情况持續,則似乎香港樓巿已率先呈現滯脹,皆因香港經濟確在轉差,巿民難以加人工甚至要放無薪假,更差的會被凍薪減薪及裁員,自然承租能力被削弱,以至租金受壓。但由於水浸,近期港元匯價便升抵強方保證水平而拆息向下,資金沒出路反流入樓巿,便導致租金跌而樓價升,呈現了樓巿滯脹! 港樓價升租金跌 樓巿現滯脹 對於業主而言,樓價升似乎是好事,但若租金追不上甚至下跌,兩者出現背馳,便會扯低租金回報率,對不打算出售物業而只想收租的業主未必是好事。而當有一天,租金大落後而息口回升,若要用租金來支付按揭息口,更是惱人。事實上,自10多年前金融海嘯而美國首度推出QE後,香港樓價愈升,租金回報便愈跌(圖4),早有樓巿滯脹的味道。 最近嶺南大學林文贊比較政策講座教授莫家聲在《明報》撰文指出,嶺南大學及華南理工大學共創的「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治理聯合研究中心」於今年4月,透過網上平台向內地大灣區9個城市(包括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中山、惠州、江門及肇慶)的18周歲及以上居民進行問卷調查,邀請他們對香港及澳門這兩座城市總體印象作出評價。本次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040份。調查結果顯示: 大灣區居民 僅16%指港安全 大部分受訪的大灣區居民認為香港是「經濟發達的城市」(83%同意/非常同意)、「高度國際化的城市」(85%同意/非常同意)、「購物天堂」(84%同意/非常同意)。總體對本港在上述的印象十分正面。 然而,當被問及香港以下各方面評價時,大灣區內居民大多對香港抱有「負面」評價及印象:「安全的城市」、「包容的城市」、「友好的城市」及「社會管理做得很好的城市」,其中「安全」方面,只有16%人認同,有近48%表示「中立/一般」,而有約36%認為香港「不安全」。在「包容」方面,有34%受訪者認為香港「不包容」;36%認為「中立/一般」,而只有少於三成認為香港仍為「包容」城市。至於香港是否「友好」,調查顯示有近27%受訪者覺得香港為「不友好」的城市,但有42%抱「中立/一般」的評價,約有三成受訪者覺得香港仍「友好」。 看到上述調查,筆者便想起近年一些朋友反而對大灣區印象不斷改善並紛紛在大灣區買樓,以部署退休,更有一些家長送子女回內地就學,說香港的教育愈來愈政治化,而在內地居住、就業以至受教育,可能更「安全」。 [陸振球 樓市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