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8
經濟日報
新冠疫情繼續困擾香港,各行業都絞盡腦汁希望找到轉危為機的活路。
過去港資地產代理業務集中一、二手住宅及較細價值的工商舖交易,在全盛時期,每月平均錄得超過1萬宗買賣交易,並有大量租務中介收入,故此大中小行都積極擴張,競爭雖然劇烈,但市場規模依然足夠養活全行,業內只會出現正常的汰弱留強。然而,新冠疫情爆發,至今來港旅客銳減九成九,傳統一二手住宅的購買力幾乎清一色來自本地用家,導致今年至現在平均每月錄得不足4,400宗物業買賣。
按目前代表分行數量的營業詳情說明書約有7,000張,即表示每間分行每月僅促成0.65宗買賣,佣金收益不足10萬元,經營代理已惡化為一盤虧本的生意。因此不少代理先行者已積極展開橫向發展業務,提速開發海外及內地售樓業務。
推介海外物業駕輕就熟
事實上,代理參與海外物業銷售,由於不少地產經紀及代理老闆是持有五眼聯盟護照的回流人士,他們要推介海外物業是駕輕就熟的工作,況且最近港人對英、美、加、澳等地置業興趣大增,另外馬來西亞近年也成香港普羅大眾市民退休另一熱點。
其實代理業橫向發展更大商機是銷售大灣區物業,現階段聚焦一手住宅,大灣區內樓價最高是深圳,豪宅價格比香港不遑多讓,但珠海中山一帶的住宅樓價卻豐儉由人,最平的僅須幾十萬元人民幣已有交易,不少買家作短住度假用,但隨着運輸工具的速度提升,不久可望納入一小時生活圈內,已不能簡單地說大灣區是香港人退休擇居之選,隨着大灣區繼續發展,區內各城市與香港經貿往來將愈加密切,跨境就業的香港人將不斷增加,形成必須在灣區城市置業安居。香港代理行參與銷售工作,雖然樓價銀碼細,但畢竟銷售量大可以補償,故業務前景非常樂觀。最近已有內地背景的地產代理來香港直接設立連鎖店專營大灣區物業,筆者深信深受疫情困擾的本地代理行,很多都在摩拳擦掌,只待兩地關口解封,便投入大灣區新樓的銷售業務,分享可觀的收益。
撰文 : 柯興捷 富山地產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