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0
明報
【明報專訊】李女士和丈夫(40歲)都是公務員,育有一名小孩,目標是5年後多買一個3房單位(目標650方呎)自住,以改善生活質素,現時的兩房單位(450方呎,尚餘26年供款)則作出租用途。
來信提及現時物業是李女士單獨名義買入,以減少印花稅支出的角度來看,新物業由丈夫一人持有是較佳選擇,而按揭申請只計算丈夫的薪水或資產水平作依歸。以現居所的呎價計算,這新物業價值約1000萬元,根據現時審批條件,若選擇五成按揭,首期及相關費用共550萬元,以年利率2.35%、30年期攤還,每月供款約2萬元,最低入息要求約4.6萬元,假設未來5年的利率沒大幅攀升,相信丈夫每月4.3萬元的薪金達標機會高。
餘下來最大的考慮便是能否在5年內將流動資產增加至550萬元。在此筆者必須提醒李女士,夫婦所需的流動資產最少是要590萬元,因為需預留6個月生活費儲備(現每月開支4.6萬元,假設沒通脹),連同新物業的6個月供樓費用(每月約2萬元),即是總共要預留近40萬元儲備。
現時他們每月盈餘3.4萬元,連同180萬元的流動資產,能否在5年內滾存至590萬元?若只留下約28萬元(約6個月的生活費)作現金儲備不作投資,並將盈餘全數撥至投資增值,平均年回報要12%才能達標。筆者看有一定難度,况且全數盈餘作投資是極為冒險的做法。
倘加薪 每月投資額相應上調
筆者對李女士有以下建議:
(1)可將每月盈餘的50%用作投資(約1.7萬元),利用平均成本法減低風險;在投資選擇方面,以現時疫情反覆,正常經濟活動往往需靠資訊科技才能有限度恢復,當全球習慣這種模式,就算疫情過去了,也沒有誘因返回以前模式,所以資訊科技、人工智能等板塊,能提供較具潛力回報。如每年平均回報9%,5年可滾存至約130萬元;連同每月餘下的50%盈餘,5年的盈餘料可帶來約230萬元資產;
(2)在每年薪金調整時,每月投資額相應上調;
(3)若5年後,樓價沒有回落,或是資產仍未準備充足,可先換樓改善生活質素,待些日子才再買另一所物業收租,因住所是基本生活要求,若不能與投資並行,便應先妥善解決基本居住問題,然後才策劃投資;
(4)日後租金收入亦應好好規劃,扣除按揭及相關雜項支出,可將部分淨收入再增值,令整體回報增加;如不希望再購買高風險產品,可考慮善用年金計劃穩定收息。
免責聲明:本文章所列之年利率僅供參考,實際計劃之回報率可高於或低於本文章內所列之數字,並會以保單簽發時有效的年利率為準。有關計劃條款及細則,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為準。
本文章內容只供參考用途,並屬於作者之個人意見,並不保證所有資料準確無誤,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或服務之推介、邀約或游說。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跌可升,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鄺翠玲 理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