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30
東方日報
武漢肺炎疫情未見紓緩,對中港以至全球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暫難以估量。隨着經濟千瘡百孔、民眾百上加斤,可以預期各大央行會「落重藥」救市,惟藥效遞減的風險不得不防。就香港而言,經歷逾半年內憂外患,早已心力交瘁,目前可謂無險可守,即使中美聯手維穩,亦只怕難挽狂瀾,而一直高企不下的樓市危矣!
內地債務問題本已嚴重,為了避免疫情成為引爆債災的導火線,財金部門即使新春期間也不怠慢,主動安撫市場,料季內「降準」、甚至減息的可能性大增。至於美國,原本預計聯儲局會因應經濟強勢而按兵不動,可如今全球重大增長引擎中國「生病」了,更有「傳染」至整個亞太區之勢,驟然令全球經濟風險急升,再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趁勢口誅筆伐,屢次敦促減息,相信當局也會看清形勢,以免淪為歷史罪人。但問題是:央行仍夠彈藥嗎?倘若減息容易,早就實行了!
既然外部多方苦難湧至,香港內部理應團結同仇敵愾,偏偏港府無論是處理政治、經濟、社會,以至防疫問題,皆手法差劣,全然予人對着幹之感。原以為可藉疫情轉移視線,結果社會矛盾不減反增,實在情何以堪!所謂「不同心,難同行」,當下要善用財政儲備與市民共度時艱抗疫兼抗逆,只怕凡事都只會事倍功半。
觀乎過去大半年,縱然香港經濟急劇轉差,但資產價格維持穩定,主因之一是「北水」源源不絕,樓市成為「儲水池」,資金安穩停泊。可今年內地經濟開局艱巨,疫情發展已重創商業和消費信心,對企業盈利造成具殺傷力的損失,港股昨日鼠年開市大冧,反彈乏力,豈非無因?可預見的是,內地對香港的服務和資產投資需求必然下降,倘若疫情失控,中資將無可選擇地全方位套現,屆時樓市定必成為「抽水」目標之一。誠然,樓市疲態早已畢現,例如近期二手劈價個案明顯增加,今期居屋推售,揀樓至今逾月僅售三成,足見在經濟不景氣、市民收入下降風險增加下,置業需求已受壓抑,只要「北水」班資回朝,中資放盤驟增,即使再減息、供應續縮,也難阻「地心吸力」。
本來,經濟順逆有時,只須保持平常心,可香港資產價格在長期依賴內地資金和相關需求下被嚴重扭曲,一旦修正開始,痛楚乃必然,最怕疫情過後,演變成L形的長期衰退悲劇。無論是個人或企業,宜把握時間「去槓桿」,減少借貸做好「疫」周期措施,確保暴風過後,有得留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