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4
東方日報
回歸後亞洲金融風暴襲港,百業蕭條市道插水,當時港府為求「米老鼠」落戶特區打救經濟,不惜與迪士尼簽訂被嘲為「喪權辱港」的割地條款,當中包括迪士尼獲批認購權優先購買位於竹篙灣的二期用地。結果二十年倏忽過去,迪士尼遲遲沒有認購和發展,該幅靚地除了十年前曾有短期活動外一直丟空養蚊,暴殄天物。港府昨日終於宣布不延長迪士尼的認購權,變相收回土地,可謂姍姍來遲。
丟空十年 遲來收地
港府遲來的收地,任由這幅面積達六十公頃的二期用地「曬太陽」最少十年,簡直是胡混度日、崇洋媚外的又一明證。本報多年前已力促港府收回該幅土地另謀發展,今年初趁土地認購權有效期即將屆滿,不厭其煩再次呼籲港府收回土地,尤其當時疫情嚴峻,即使不收回建屋,也可暫時闢作臨時隔離中心接收患者。奈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港府對所有忠言都聽不入耳,直到第三波疫情失控才徵用部分土地為檢疫中心,足證不見棺材不流眼淚。拖到昨日,即認購權屆滿前一日,商經局終於宣布,考慮到現時經濟狀況,決定不延長認購權的有效期;又指樂園未來數年應集中發展及擴建現有度假區,而非在竹篙灣進行擴建是謹慎做法;迪士尼則對政府決定表示極度失望。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香港迪士尼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不僅是全球最細,而且多年來見紅多過賺錢,港府投入和收回不成正比,反而迪士尼受惠於與港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既可收管理費,又有專利權費,永遠穩賺不賠。《認購權契約》在二○○○年簽訂,有效期為二十年至今年,期滿可再延期兩次,每次五年,最長延至二○三○年。隨着數年前上海迪士尼開業導致正面競爭,加上去年黑暴令內地旅客卻步,別說迪士尼一直未有擴建二期用地的計劃,現在更逢疫情肆虐,更無大手筆認購和發展的誘因。與其「生人霸死地」,收回土地根本是應有之義。
事實上,香港寸金尺土,房屋問題愈演愈烈,早已成為民怨最大之源。本來,收回竹篙灣土地正好用作發展房屋用途,然而,港府與迪士尼簽訂的《迪士尼樂園周邊高度及用途限制契約》,規定二期土地不能興建房屋、商業、酒店、馬場等設施,所建建築物又不能高於二十米,意味港府若不拆牆鬆綁改變土地用途,該幅土地便無法建屋。港府至今未有公布收回土地後作何發展,以其懶政不作為的作風,隨時丟空多一個十年也非奇事,這樣搞下去,收不收回土地又有甚麼分別?
所謂事在人為,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二期土地面積等同洪水橋發展區核心地帶,可建二萬到四萬個單位,讓十萬人口居住,政府應改變用途,並將有關地皮與欣澳及東涌一併規劃,而不是自我設限,縛手縛腳。更何況,港府在財赤高達三千億元、財政儲備跌至八千多億元之際,不將現成的土地建屋,反而汲汲於「明日大嶼」填海造島春秋大夢,不切實際也就罷了,將財政儲備一鋪清袋、要七百萬人陪葬才是最大問題。
眾所周知,明日大嶼單是前期研究撥款便高達數億元,整個計劃最少耗資六千億元,而且以本港大型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的往績觀之,最終沒有一萬億元都不足以埋單,意味庫房將會掏空。有環保團體計過數,若將全港所有私人棕地及毗鄰官地的一半發展為鄉村式公營房屋,並按照地政總署收回土地特惠補償率,造地成本約三百多億元,保守估計可提供至少十三萬九千個單位,與明日大嶼首階段在交椅洲的填海工程所提供的單位數量相若,耗資卻少得多。
更不必說,本報在今年初不惜派出約十名記者為港府奔走搵地,輕易找到大量閒置土地,單是未納入發展的新界棕地總面積已有過千公頃,而發展商囤積的農地亦達到過千公頃,證明「地從何來」根本不存在,若能一併發展,帶來的協同效應非同小可。至於大埔、元朗、將軍澳三大工業邨同樣有不少土地閒置,僅大埔工業邨的閒置用地已超過三萬平方米,加上毗鄰一幅佔地逾六公頃的土地已丟空逾廿年,若建成公屋,這塊地皮已可讓逾萬人安居樂業。
隨手拈來已有這麼多土地發展選項,何解港府硬要捨近求遠、捨易取難,不管民憤多麼激烈,也要逆民意而行,耗用所有公帑發展特區史上最貴的明日大嶼?特別是現在失業率高企,結業潮乍現,全年經濟預測調低至負百分之六至負百分之八,未來五年都有財赤,根本不是斥巨資大興土木的適當時機,連眼前經濟困局都無法解決,卻奢談二、三十年後的明日大夢,這不僅是本末倒置,直情是麻木不仁,難道「涸轍之鮒」的道理還不深刻嗎?說穿了,港府之所以敢於與民為敵,死都要推明日大嶼,當然不是讓基層在二、三十年後有個五星級的家,而是讓某些資本瓜分五星級的巨利。
明日大嶼 利益輸送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試想想,填海造島的工程規模史無前例地龐大,當中涉及多少基建項目、多少商業與住宅地盤、多少資金利益,想也想得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誰能投得這些工程,便等於得到天下,屆時只要港府為某些資本設下量身訂造的條款,利益輸送便源源不絕,數以千億、萬億元計的天文數字金錢利益唾手可得。明乎此,港府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硬推沒有好結果的明日大嶼,原因正在於此。
以港府嫌貧愛富的本性,明日大嶼填海造島計劃到底是為香港謀發展,還是為某些資本謀利益,還用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