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6
明報
【明報專訊】雖然在新冠肺炎疫情及《港區國安法》兩大不明朗因素夾擊下,本港今年以來住宅、寫字樓及商舖租金均見受壓,惟住宅樓價卻在供不應求及低息環境下相對硬淨,而地產股及房託股價則顯著跑輸大市(見圖),後市將何去何從?今期本欄由瑞銀全球研究首席策略師Bhanu Baweja團隊,以及晨星亞洲高級股票分析員胡啟泰,為讀者詳細分析。Baweja團隊預測,全球息口未來幾年將維持在低位,加上疫情提高全民健康護理意識,有利壽命延長,均利好樓市。胡啟泰則認為,港股回升將增加金融及中介機構對中區甲廈需求,看好相關收租股或房託(見另稿)。
儲局難長期QE 惟低息料持續
瑞銀財富管理在去年底曾發表報告預測,未來10年高收入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將開始下降,去全球化的趨勢愈來愈強,科技革命很可能在5G、人工智能、雲端計算和基因療法等領域顛覆現有的標準,例如5G用戶在2030年料將急升逾100倍到65億至70億戶,物聯網設備亦上升3.6倍至460億個,帶來投資機會。今年以來不論中美科技龍頭股股價均顯著跑贏大市,如跟隨該行所預測的大趨勢(Megatrend)作部署隨時回報可觀。
今年以來全球多國先後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瑞銀全球分析認為此舉將令消費模式轉變,企業、員工及政府也要加快從實物消費到知識消費的轉變,該行170名研究分析師探討疫情復蘇後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總結出「未來七大趨勢」,涉及經濟、貿易、自動化、可持續性、分配、政策及健康等範疇,後兩者更影響長期樓市走勢。
Baweja團隊分析,與2012年時任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明言「不惜任何代價(救市)」時不同,現時全球政府及央行應對是次疫情進一步救市的政策空間已有限(from whatever it takes to whatever is left)。他解釋,過去幾個月西方國家政府以積極財政政策救市後,財赤及債務已進一步上升,長此下去將令市場對國債出現信心危機。
小心經濟墮流動性陷阱
有分析認為,美國聯儲局正推行無限量寬(QE)買債救市,向全球釋出流動性,有利本港以至全球樓市,Baweja團隊則從兩方面分析此問題。首先是擴表幅度的變化(delta)(編按: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由2月底約4萬億美元,急增3萬億美元至6月底約7萬億美元後,近日有所回落,最新報6.92萬億美元),事實上他亦不相信當局可「無限」買債,因為此舉會令美元匯價大跌,而從日本及歐洲失敗經驗可見,長期QE會令經濟跌入流動性陷阱;另一方面,他亦同意疫情對就業市場的衝擊復元需時,故此聯儲局日後即使停止QE,在一段長時間內也不會上調聯邦基金利率,低息環境持續有利全球樓市。
醫療進步民眾注重健康延壽命
另外,Baweja團隊指出,在過去10年,由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貧富懸殊問題加劇,期內當地人口的平均壽命延長情况停滯不前;雖然他認為貧富懸殊的問題在未來10年亦難以解決,但隨着醫療科技進步,以及民眾在疫情後對健康護理的意識提高,有利壽命延長,對樓市亦屬正面。
個別地產板塊方面,是次疫情令全球更多人更長時間留在家中,消費模式改變為上網購物,明顯對商場實體店帶來挑戰,Baweja團隊分析,近月多個國家電子商貿佔整體零售的比例顯著增加,當中即使內地於3月底已開始解封、經濟逐步回復正常,4月電商佔整體零售比例仍按年上升6個百分點至31%,可見電商興起實屬大勢所趨。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