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2, 2025 星期日 陽光充沛 11° 42% 寒冷天氣警告 霜凍警告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探射燈:衞生惡劣 打擊地舖 完善配套 地盡其用

2020-01-06    東方日報
本港土地資源緊張,不少舊區的新建樓宇多以「插針式」興建牙籤樓。有學者認為,隨着人口急速增長,不少舊區的城市規劃遠落後於社會發展需要,因而衍生各種環境問題,但插針樓無助社區走出困局。故此,為發展地區制訂全面規劃藍圖至為重要,即使有高密度的發展需要,亦能構建宜居的社區。 建設宜居環境 增加綠化空間 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指,插針式的建築由於缺乏整體規劃,未能與周邊環境配合。如舊樓亂駁渠問題未能得到全面改善,無助於解決鼠患、蚊患等衞生問題,甚至會使之惡化。 另外,插針式單幢樓由於樓面面積有限,未必能提供適意空間,反而有機會令地面商舖消失,收窄區內的經濟活動。 他認為,制訂全面的發展藍圖有助建設宜居環境。規劃時可靈活調配區內地積比率,將高密度住宅集中在特定地段,釋放土地資源以增建綠化和休憩空間,改善區內的通風和光線,擴闊行人路,使不同土地用途互相配合,對整個社區亦有裨益。 新界東北 洪水橋等具發展條件 潘又指,回歸前有不少公私營合作的例子,例如藍田麗港城和黃埔花園等大型屋苑,均由發展商負責區內的基建,政府由補地價中取回相關利益。他直言,有關模式既可利用發展商的資源,加快私人和資助房屋的供應;發展商為了吸引買家,又會預留空間引入各類配套設施,如商場、護老院、幼兒園、醫療中心及停車場等。他認為如新界東北、洪水橋等面積較大的新發展區有條件進行公私營合作,透過規劃地盡其用,完善社區環境。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