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9
明報
【明報專訊】今天想說的是新鴻基地產(0016),但先容許小弟客串一下做大文豪。
《雙城記》的名句「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大文豪王爾德(Oscar Wilde)也說「我們都生活在溝渠中,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是危是機,睇你點睇。買樓也好,買股也好,總有人嫌貴,「等調整才買」。先不管「等調整」等多久,當中又會損失多少機會(例如2009年一直等買樓)。就當真的遇到調整,像過去兩周環球股市急挫,這些說「等調整才買」,會不會入市?多數仍是不會。原因?「疫情重挫經濟失業率必升還買股票?傻的嗎?」說穿了,他們不是「等調整」,而是希望「無事無幹股市大跌讓我買入,而又無人捷足先登」。這是否合乎常識?再說白一點:頂尖的學生,不怕題目難,至怕出得淺。因為大家做同一份卷,人人都曉答,分分鐘盲拳打死老師父。投資也是一樣,成功的投資者最開心是股票大升,第二開心是股票大跌。
跌市更能考驗股民實力
陸東說過,牛市贏錢當然簡單,你夠膽的話不停加大槓槓桿,多多都有得你買。但跌市才見真章,才考驗你的持貨能力,心臟夠不夠強,以及是否有能力低位撈貨。跌市不買貨,難道升至泡沫才買?當然很多人奢望捉正低位,買完立即V形反彈,若有如此着數的事,不妨分享心得。
說回正題,新地早前公布業績,股價沒有太大反應,因業績和分析員預期相若。買股票是買將來,現在才提反修例運動的影響,已經是慢了十幾拍。難道基金經理要等業績才知商場人流減少?那麼新冠肺炎疫情對股市,以及新地的影響又如何?今次疫情影響股市,暫時是兩階段:農曆年後港股急瀉,其後反彈。之後到中港疫情沒有太大惡化,但外國疫情反而失控,環球股市再急跌,港股也跟隨,但跌幅較外國股市小。
相信如此情况下,疫情對中港公司的影響,應已反映得七七八八。而小弟邀請你一同仰望星空:恒指仍是便宜,更何况10年美國債息低至0.7厘,股市相當有吸引力。
香港地產股當然也和大市一起受壓,但表現並不特別差,可能是去年反修例風波時股價已大跌。年初至今,地產股和恒指大致同步,而新地更是跑贏恒指,想不到吧!
文首已向大家解釋,強者遇上困境,反而視為機遇。去年尾也寫過新地(〈基礎紮實 新地現價吸引〉)。當時新地淨負債率才13%,最新業績已升至約18%。壞事?才不。18%仍是相當低的水平(內房淨負債率動輒過100%)。而且,應該問的是,為何淨負債率會上升?答案是因為公司去年底購入西九高鐵站上蓋的商業地王。
真正強者視困境為機遇
此舉意義非同凡響,首先公司身體力行,真金白銀示範了對香港充滿信心,行動勝於一千句廢話。此外,留意歷史,新地過往不乏逆市出擊的例子,往績相當不錯。例如IFC是亞洲金融風暴後發展,ICC則是金融海嘯後,往後都為公司帶來極豐厚回報。還是那一句:市况不差,何來有筍盤?
疫情暫時仍未見曙光,但內地和香港的確診數字好像已穩定下來。小弟未敢說最壞情况已過去,但的確見到商場人流多了(當然和全盛時期相比仍差甚遠),餐廳的入座率也回升,交通公具也擠迫了——一切和2月頭相比已改善很多。記得SARS時情况也是差不多,起初大家怕得要死,但日子久了,生活還是要繼續,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就回歸,就由山洞走出來覓食了。
無論如何,疫情仍會影響新地收入,特別是公司早前已宣布減租。但肯定的是,由於新地業務夠多元化,旗下商場也有不同檔次,所以不會是受影響最大的地產商。公司也提到會繼續貨如輪轉(小弟很喜歡這詞語,夠形象化)般推盤——新地去年正是香港的賣樓王,資金流相信絕不成問題。去年年尾小弟推介新地,現在依然不變。
中長線樓市難跌 炒賣成本太高
最後還是少不免說幾句樓市。小弟的看法仍然無變,自住可以,炒賣則不宜,主要因為交易成本太高。但以中長線(五年十年)來看,樓價下跌空間應該相當有限。財爺剛剛才警告未來五年將錄得赤字。怎麼辦?節流空間不大(全世界政府通病),而政府已暗示加大稅收,但徵收銷售稅應該是政治自殺。相信可以做的,仍是維持高地價政策,依靠賣地收入,當然還有是印花稅。在這種情况下,政府如何容許樓市大跌?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未持有以上股票)
康證投資研究部董事
[李聲揚 股市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