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9
經濟日報
昨日公布的長策2019年周年進度報告顯示,未來十年私樓供應進一步減少,由去年13,500伙再減至12,900伙,新樓供應低位徘徊,繼續成為支撑樓價的其中一項有利因素。
最新長策報告中提到,2018年經檢視後,在《長策2018年周年進度報告》中把2019-20至2028-29年度十年期的公私營房屋新供應比例,由60:40調整至70:30,訂出十年建屋量是45萬伙,其中公營房屋是315,000伙,而私營房屋是135,000伙。
報告指出,政府一方面致力大幅增加公營房屋供應,以滿足社會需求;同時亦應確保私營房屋的穩健發展。因此會繼續把2020-21至2029-30年度十年期的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在70:30。在總房屋供應目標430,000個單位中,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301,000個單位,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29,000個單位。
換言之,十年供應中,私營房屋供應由去年所訂平均每年13,500個減至2020年度起的12,900個,每年再少600個或4%。意味2020年4月起新財政年的私樓土地供應,有機會因應供應目標而進一步減少。附圖是歷年長遠房屋策略訂下的十年私樓供應目標,可以說持續向下,而去年是一大轉折。
去年有關新樓供應大幅向下修訂時,唐榮曾撰文指出問題,今時仍然適用:
「如果翻查歷史,港府在2002年底曾經推出孫九招停賣地,換言之是停頓土地供應,今時當然未達這種極端情況,但減少私樓供應,兩者同樣是房策,亦可比照何時將產生效果。
發展商按房策 調整建屋售樓
一手單位落成量數字,可以發現2001年停止住宅土地供應後,私樓高落成量仍維持一段時間,2002年超過30,000伙、2003及2004年均超過26,000伙,但踏入新政策的第4年,私樓落成出現急減,2005年急跌至17,000伙的水平,較2004年私樓落成大減33%,其後2006至2009年持續每年下跌,直至谷底的2009年7,160伙(部分原因或與2008年金融海嘯,發展商放慢建屋有關)。可見減少私人住宅土地供應,影響持續多年,發展商會因應房屋政策作出建屋和售樓進度的調整,而建屋變化是動輒以數年計算。」
美聯物業一份報告亦指出,隨着私人住宅供應目標下調,來年賣地計劃提供的私人土地供應或有機會相應調低,除非賣地最終大幅超標,否則私樓供應將難大升。
去年底長策會調低私人供應目標後,本財年賣地計劃目標亦見下調,回顧本財年首三季(4至12月)賣地計劃進度,單位為9,230伙,雖然佔年度目標1.35萬伙約68%,全年有力達至目標,但若然最終僅達至1.35萬伙目標,比起過去7年平均約19,400伙仍明顯為低。
再補充一點多次提及的數據,2019年截至12月中,一手成交約有20,751宗,如果加入過去五年的總數,2014年至今,平均每年的一手成交宗數約有17,584伙的水平,連續多年數字顯示,一手成交量是高出近兩年長策所訂的供應目標,如果相若需求持續,供不應求的局面或會惡化。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