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9
經濟日報
反修例運動持續至今已經超過3個月,目前仍然未有緩和的迹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雖然已經拋出橄欖枝,正式表明「撤回」《逃犯條例》的修訂,但是反對派及部分市民的目的並不是這樣簡單。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深層次的矛盾並非朝夕間可以解決,筆者認為當中重點的兩大問題是「樓價過高」及「內地同胞過盛」。
高地價政策 持續多年
「樓價過高」已經不是今天發生的問題。香港地少人多,持續多年的高地價政策,再加上03年沙士疫症過後,內地為了幫助香港的經濟復甦,推出自由行計劃,導致到今天「內地同胞過盛」的問題。香港這個細小的城市,何來可以負擔龐大的內地人來港消費及爭取資源,結果是導致香港百物騰貴,經濟增長速度急速,樓價亦不斷上升,亦因此而成為觸發今次社會運動的根源。
社會運動何時才能完結,筆者真的無從估計,但在此可與讀者分享一些數據。每一次樓市的大蕭條期,幾乎都是和政治有關。六七年的暴動,樓價累積跌幅超過4成;81至84年的中英談判及銀行擠提,樓價下跌大約32%;而97年中國收回香港,香港回歸遇上亞洲金融風暴,還有沙士等,樓價大跌65%。今次同樣是政治因素,相信樓價大跌是無可避免的,各位讀者可以參考上述三次的政治事件,去估計今次樓市的跌幅。
當然,我們沒有水晶球,不能預知未來,但有一句說話叫做「危中有機」;如果大家相信的話,就是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回看歷史給我們的答案,每一次樓價大跌之後,當市況轉趨平穩,樓價就會重拾上升軌道。六七年暴動過後,樓價急速上升幾倍;81至84年中英談判落實簽署聯合聲明,之後的樓價上升了8.5倍;沙士過後,當壞消息已經盡出,市民開始恢復信心,樓價至今天仍然上升有5.5倍。
如果大家相信這個定律,那麼,我們必須平常心看待目前的政治局勢,只要大家努力做好本份、互助互諒等待事件平息,始終香港是我們的家,事情總會有過去的一天,危中有機就是這個道理。
撰文 : 廖偉強 利嘉閣地產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