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3
東方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向全球散播,上月在香港出現的搶購物資潮,正在南韓、意大利,甚至美國等地重演,可見如今疫情已成為全球風險,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必受重創!策略上,港府有必要盡快落實為樓市撤辣,否則樓市一冧,與其高度關連的金融業亦難獨善其身。這幅回歸以來最慘烈的經濟畫面如今尚可避免,且看港府是否繼續忠言逆耳、堅拒從善如流!
總結今年一月數據,香港貨櫃吞吐量連挫廿四個月、零售銷售連瀉十二個月,二月份更受疫情打擊,平均每日赴港遊客僅三千人,比○三年沙士期間單日一萬人更慘,尚未計及大量食肆關門大吉,就業市場陷水深火熱。四大支柱進一步轉差,底子之弱路人皆見!誠然,經濟周期不可怕,最怕是政局動盪,使中高產和外資都無鞋挽屐走!始終政、經分不開,經濟問題弄不好,後患無窮,道理如是。
自去年六月以來,樓市成交和樓價普遍回落,今年受疫潮影響,往常見到的小陽春早已不復再,新盤銷售極具挑戰。目前樓價若有序調整,固然並非壞事,但面對眼前經濟蕭條,政局與外部形勢複雜嚴峻,一日差過一日,誰能保證樓市調整必然「有序」?一旦全球金融市場大幅動盪、內地經濟加速下滑、香港資產市場急速「水退」等,這些股災和樓災的畫面對不少港人來說是不堪回首,何解港府仍毫無危機感?
樓市「辣招」是非市場化的行政干預,當政策目標已不存在,退場豈能推卻!港府指現時樓市有別於沙士時,不用擔心暴跌,顯然是錯判形勢,將樓市硬與經濟切割開來。事實卻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持──內地需求和全球經貿關係已大不如前,如沙士時透過兩地政策協調紓困的條件大打折扣。過去十年樓價升兩倍,下跌空間必然較沙士時還要大,再看本土地緣政治風險已削弱主權信貸評級前景,嚇跑了資金與人才,加上美國已準備好在次輪中美貿易談判打「香港牌」。橫睇豎睇,樓市調整的風險及對經濟的潛在衝擊,都遠比沙士為高。
古語有云:「深則厲,淺則揭。」港府行事,必須隨機應變,因時制宜。當務之急是官員們要表明手上這張可穩大局的「撤辣」牌,如箭在弦隨時行動,好讓投資者心裏有底,不用以搶米搶廁紙的恐慌心態,急着搬錢撤港以防大冧市;繼而是着手從寬減印花稅等方面入手,激活樓市流動性,釋放價值和吸引「活水」支持經濟,四両能撥千斤,何以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