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8
東方日報
港府公布下個財政年度賣地計劃,今年四至六月(即首財季)將推出兩幅住宅地,僅涉1,370伙,按季供應大跌兩成六。由於賣地供應減,市場實質供應則頗大程度要視乎鐵路上蓋及私人發展供應。可如今經濟不景氣,樓市風雨飄搖,私人投資氣氛轉趨審慎,項目發展進度放慢,如何能確保整體房屋供應穩定存疑!
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止季度,住宅落成量僅3,500伙,跌至近三個季度以來最低,按季驟減兩成,按年更大跌逾五成;至於施工量為四千伙,按季狂瀉逾六成,致使全年落成量僅1.36萬伙,按年大減逾三成,創四年新低,遠遠未達標。見到這些數字,足見港府一直強調增加房屋供應不只是信口開河,實際上更是有退無進。
再看接下來的首財季,政府僅擬推兩幅住宅地,按季供應又再次下跌;整個新財年預計亦僅合共推十五幅住宅地,可供興建約7,500伙,按年減少一成半。賣地供應不斷下降,反映政府一貫「做騷」作風,即使搞了多個大型的土地公眾諮詢也好,成效依舊不彰,枉花納稅人的錢!
事實上,不論經濟順逆,港府是有責任保持賣地供應穩定,確保市場具有一定透明度,才能達致樓市長期穩定的目標。回歸以來,香港樓價不是倍升狂飆,就是急瀉如注,說到底就是供應不穩、進退失據。更重要的是,近年官員們一直未能在增加及確保供應穩定上達標,只能藉施加「辣招」等行政手段來干預樓市升勢,扭曲市場運作,至今弄到兩頭不到岸。面對如今經濟大敗局,從系統性穩定角度上看,早應「撤辣」,卻又因手上供應不多而左顧右盼,實乃自作孽不可活,政策一塌糊塗。
要知道,發展土地由項目規劃開拓至興建房屋,到落成出售需時以年計,樓市穩定的根源就在於賣地供應平穩。去年社會極端動盪,住宅落成量及施工量雙雙大跌,某程度反映私人發展商放慢發展或投資步伐,如今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打擊,失業率正在急升,港府又忠言逆耳,未肯着手「撤辣」穩樓市為經濟補底,未來發展商取態只會更審慎,足見整體賣地供應減少,到頭來受害的又是等着上車的升斗市民。
歸根究柢,港府不能再磋跎歲月,必須要一改捨易取難、扭曲市場的做法,下決心提升整個房屋生產流程,包括發掘地皮、更改用途、審批項目、收購重建等效率,務實地朝樓市供求平衡的目標進發,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