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1
經濟日報
昨日有地產界撰文建議檢討辣招,提到過去半年,受中美貿易戰持續及社會運動相繼不斷夾擊下,香港經濟滿布陰霾,第四季經濟表現堪虞,政府除了推出紓困措施幫補企業的電費、水費及排污費等外,亦應考慮全面檢討樓市辣招,令市場走出困局。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在地產站撰文提到,市況驟變時有發生,但市場亦會自動作出調節。在未有樓市辣招之前,樓價於不同時段都有調整,而參與房地產買賣的炒家,可以將樓價推高,亦有機會將樓價拖低。
以工商舖項目為例,早前因為價格急升,政府引入如雙倍印花稅等辣招,以增加成本,遏抑其價格上升。不過,今天工商舖在外憂內患下受到嚴重衝擊,交投及價格急跌,似乎值得檢討相關辣招的存在作用。
樓市辣招已推出十年,應該是時候檢討更新,有些可能需要保留,但有些應已過時。今時今日,政府已將私樓及公營房屋分開處理,私宅是否應該減少限制,令其可因應市況變化而作出自然調節?
遏市第一槍 管理信貸風險
政府或相關部門出招遏樓市,要追溯至2009年10月23日,樓市受到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在2008年12月跌至低點,差估署的私樓價格指數為104.8點,半年累跌17%。不過,量寬放水等因素,香港樓市在2009年快速反彈,金管局首度出招是2009年10月,當時的樓價指數已升至131.7點,不足一年升幅有26%,政府不得不出手,當然利用快速應變部隊,不用立法改例,純由按揭貸款落墨。
香港金融管理局打出遏樓市第一槍,價值2,000萬港元或以上的住宅物業,實施六成按揭成數上限(附表)。當時有關方面提到,推出這些審慎監管措施的目的,是確保銀行按照審慎的原則管理按揭貸款的風險,以保證銀行體系穩定。略為調低高價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上限,將會有助銀行更審慎地去管理信貸風險。
辣招推出 樓價仍升多跌少
長達10年港府調控樓市揭開序幕,其後金管局曾推出多次逆周期措施,港府則在2010年11月實施額外印花稅(SSD),為加碼遏樓市的第一擊。利嘉閣地產的文章提到,回顧97年香港回歸那年適值遇上金融風暴,樓價出現大跌,至03年中後,政府為了挽救經濟及樓市,配合內地實施了自由行計劃。其後中國經濟起飛,富起來的內地人喜歡來港置業,短短幾年間便將樓價推高。有見及此,政府在十年前相繼推出多款辣招以遏抑樓價,包括有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等;不過辣招推出後,樓價年年升多跌少,難以回調。
2009年10月至今,樓價累升多少?最新今年10月數字,亦即足足十年,樓價指數由131.7點升至376.1點,樓價升幅高達186%!半杯水理論,有這些措施才能把升幅遏在兩倍以下,否則將達更可怕升幅。
撰文 : 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