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2, 2025 星期日 天色良好 13° 62% 寒冷天氣警告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探射燈:建過渡屋疑篤數 劏房戶疫境難逃

劏房住客捱貴租環境差,廿一萬人身陷新冠肺炎爆發危機,惟輪候公屋時間長,連入住過渡性房屋也不易。政府提出於三年內提供一萬五千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供應,但專家指當中約九成項目屬於組合房屋,交通規劃及土地平整等均由零開始,並由沒有建屋經驗的非政府機構作項目統籌,質疑能否於三年內供人入住,直斥政府只是「篤數」。有曾參與建屋的機構亦指,政府提供的資金和協助有限,建屋難度不少。議員批評政府「卸膊」,將劏房住屋問題假手於人。 「呢度廁所成日漏水,都驚爆傳染病,但係申請咗公屋六年都未上到樓。」居於荃灣唐樓的黃女士(化名)憂心忡忡,她和六歲女兒住在只有一百平方呎的劏房單位,唐樓樓齡高,單位天花批盪剝落,廁所馬桶和地面的接駁位更不時滲水。現時有廿一萬人居於劏房單位,公屋輪候時間卻長逾五年,政府近年提出以過渡性房屋解決住屋需要,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於三年內提供一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供應,本年初在發展商借地「加持」下極速宣布達標,更於上月「加碼」至三年一萬五千個單位。 僅10%由現有住宅改裝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卻質疑,「所謂達標一萬間過渡性房屋,絕大部分現時仲係一塊農地,到時係咪真係起得成屋?當中得大約一成係將現有住宅單位改建為過渡性房屋,真正住到人。」他指大部分由私人發展商借出土地均為農地或棕地,部分位置偏遠,要發展成住宅項目,附近生活配套、公共交通等都需重新規劃。招舉例,社聯於南昌街興建組合房屋計劃,由提出、籌備至落成需約兩年時間,但要加上其他規劃,恐難於三年內完成。 負責機構並無建屋經驗 由私人發展商借出的農地或棕地,包括新鴻基地產以一元象徵式租金提供的元朗東頭地皮,面積約三十萬平方呎;恒基地產借出的元朗錦田江夏圍,約四十三萬平方呎;會德豐借出大埔、屯門及東涌農地,涉地五十萬平方呎。「同時發展咁多個組合屋項目,講緊萬幾個單位,全部由NGO(非政府組織)興建,個可能性就更加低。」招說。 招認為,政府除透過邀請非政府機構參與過渡性房屋項目,亦應擔當主導角色,例如部分項目交由房署、房協和市建局等專業建屋機構統籌,完成後才交予非政府機構營運,相信可加快項目落成。 「我哋接到個項目之後咩都唔識,惟有周圍問人,但就覺得咁樣好嘥時間,亦會反問點解房署唔做?」曾參與其中一個組合屋興建項目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徐珮恩坦言,機構於參與項目前並無建屋經驗,不少難題需自費諮詢業界專家,除了費時失事,變相亦「分薄」其他扶貧資源,「政府話資助只係資助起嗰幢建築物,而唔係成個項目,其他要我哋自己出。」 「無理由地又係私人發展商出,屋又由NGO起,政府自己反而咩都唔做。」議員柯創盛批評,政府於增加過渡性房屋一事上未見主導,容易令人覺得政府「懶懶閒」,建議政府可安排房署承擔部分責任,「由番政府起屋,除咗真係盡番佢本身?責任,亦都可以做個示範,咁其他NGO就算要起屋都可以有得跟住做。」他又建議政府研究提高以現有住宅單位改建過渡性房屋的數量。 當局稱房會集中起公屋 運輸及房屋局回應指,政府會協助及促成由民間主導的中、短期措施以解決房屋問題,當中包括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以紓緩輪候公屋家庭和其他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生活困難,而房委會則集中資源發展公屋。發言人又指,政府會批准及資助興建組合屋之外的一些工務工程,惟各個核准項目及資助金額會因多項因素而有異。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