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5
經濟日報
傳統上,財政預算案公布的2月份多屬樓市淡季,今年亦不例外,但近日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驅便小業主大幅減價求售,刺激部分買家「撈底」入市,造就預算案前交投急升。
預算案+農曆年 2月屬淡季
2月份財政預算案公布的時候,由於往往都遇上春節來臨,季節性的因素導致10大屋苑成交量下跌,由2015年至2019年的5年內,便有4次出現2月成交量下跌,按月跌17%至59%不等,只有2017年2月錄得206宗,按月升49%,主要因該年農曆新年提早在1月份出現。
反觀,今年2月份10大屋苑首24天已錄得152宗成交,估計全月將超越去年2月152宗,創近3年同期新高,相較今年1月份的166宗,亦有機會錄得按月上升。
在疫情肆虐之下,出現這種成交量不跌反升,背後有兩大原因,包括疫情打擊之外,加劇了二手業主的減價速度,吸引部分想趁疫市「撈底」的用家入市,從今個月整體呎價跌1%至9%不等,就反映今個月不少成交的個案均屬於減價促銷。
另一方面,一手市場受疫情影響更為嚴峻,2月份至今沒有全新項目推出市場,一手市場全月有機會只有數百宗成交,缺少了新盤搶客,市場購買力聚焦在二手市場,成交量自然較往年理想。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近一周多二手交投反彈,但若果比較旺市時,10大屋苑每個月逾200宗,現時市況仍然比較弱勢,特別疫情在外圍地區加劇,市民相信入市仍然是比較審慎觀望。
作者:余敏欽
責任編輯:黃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