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難是香港深層次矛盾之一,反修例風波後,政府弱勢,明日大嶼填海計劃舉步維艱。據悉,民建聯向特首林鄭月娥力推出動《收回土地條例》,收回農地建公營房屋,林鄭對此不再抗拒。
向發展商徵農地 可增供應
有麵粉才有麵包,有地才有樓。林鄭上任以來,增加土地供應是重中之重。大型發展商目前手上的新界農地不少於1,000公頃,面積相等於現有全港公私營房屋總土地面積的四分一,林鄭去年就提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打算公私營合作發展新界私人土地,但6月爆出反修例風波後,政府押後推出先導計劃;填海造地大計的前景更為黯淡,有政府高層悲觀估計,稍後向立法會提交明日大嶼前期研究工程的撥款申請,都未必能順利獲批。
明日大嶼撥款 料難順利獲批
林鄭近來一直閉門會見各界人士,尋求化解本港深層次矛盾的招數,包括如何增加土地供應,以解決青年人置業難的老問題。林鄭期間亦公開表示,10月的施政報告將有「大膽」政策出台。
據悉,民建聯上月會見林鄭商討施政報告時,大力游說她動用《收回土地條例》,興建公營房屋,令基層可以盡快上樓。林鄭過去曾表示,隨便動用此條例,或遇上司法覆核挑戰,需經歷漫長司法程序,但她當日於會上的態度已改為不置可否,不再抗拒。
有建制派指,林鄭必須考慮,原先的公私合營及填海大計若然齊齊泡湯,地從何來?動用《收回土地條例》,從大型發展商的手上徵地,加快土地供應,或是其中一個方法。
林鄭去年5月出席立法會時,曾形容《收回土地條例》是尚方寶劍,警告輕率動用此條例收回新界農地與棕地,將引起漫長司法覆核,反妨礙推動覓地建屋大計。林鄭當時表示,政府可能每日都利用此尚方寶劍,收回一些需要有公共用途的私人土地,但這條例不能隨意用,一定要有足夠證明,有關土地是有公共用途,不能隨意侵犯私有產權。
8宗覆核個案 政府全獲勝
2017年10月,林鄭也曾表示,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是有一定要求,例如是要做整個新市鎮規劃,政府若收回一個私人發展商的私人土地,然後立即賣出去做私人房屋,很難滿足到所謂公共用途。
事實上,自回歸至2018年,港府曾經154次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土地,當中牽涉8宗司法覆核的個案,政府均全部獲勝。民建聯認為,如果政府作出具體規劃,讓市民了解並非濫收土地,相信遭到法律挑戰機會不大。
撰文 : 傅流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