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3
經濟日報
原本區議會的職能是處理地區福利,區內公共設施,便民諮詢及組織街坊活動等工作。然而,剛完成的區選,參選人的政綱卻集中圍繞在政治議題上,和職能使命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不過,選舉結果卻反映了高舉政治抗爭的參選人勝出了絕大部分的議席。而一些平日默默從事地區民生服務,成績有迹可尋的原社區議員卻紛紛落敗。
銅鑼灣尖沙咀 吉舖隨處見
選舉結果顯示,大部分特別是初次投票的市民,非常著重政治操作多於地區福利建設。在目前繃緊的政治氛圍下,筆者覺得以本地經濟走勢預測樓市前景的方法已變得偏離可靠。譬如去年10月林鄭特首發起要填人工島增加建屋土地供應,另外公私建屋用地比例7:3或需要重新協商及再次諮詢,若貿然按施政報告上馬進行,分分鐘又會成為另一次激烈抗爭的觸發點,而即將上任的新一屆區議會卻由年輕的新晉議員主導,由於多數沒有從政經驗和人事包袱,而且當選者據報志在明年立法會選舉的偉大目標,因此就算滿目瘡痍的公共設施甚至壞了的十字路口交通燈系統,也未必可以快速修復,尤其在一些警民一直發生劇烈衝突的地區,譬如港島銅鑼灣及九龍尖沙咀,這裏的吉舖隨處可見,就算租金大減5成也未立即找到新租客,因而導致舖位價格大跌4成。
樓市陷漫長調整期
11月初二手住宅成交仍不致完全癱瘓,不過由於成交數據滯後,特別是在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之後,對一些在美國擁有資產的香港市民即時造成沉重的心理威脅。預計這些人將暫停在香港的新投資計劃和發展,加上香港在大灣區的角色已漸現邊緣化,預料一般市民收入將逐步縮減甚至面對失業挑戰。資深投資者基於政治環境惡化,暫時不會冒險大舉置業,住宅樓市將陷入漫長的調整期。
撰文 : 柯興捷 富山地產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