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3
明報
【明報社評】香港經濟失速下滑,政府估計15年來再度錄得財政赤字。政府累積逾萬億元豐厚財政儲備,支撐一兩年並無問題,然而經濟內外交困延續多久,也是未知之數,中美角力可能長期困擾香港,周末暴力再起,亦令人關注香港何時方能真正回復穩定。政府稅基狹窄、收入過度依賴賣地,財赤重現再度暴露這一死穴,突顯擴闊稅基總是「好景時不想做、逆境時無力做」的困局。中美交惡和反修例風暴,令香港經濟生態出現結構性變化,政府理財需要考慮新形勢,惟亦應堅持「應使則使」等原則,不能放慢促進經濟轉型和處理社會深層矛盾步伐。
經濟形勢現結構變化
難假設最壞時刻已過
香港經濟衰退,數據觸目驚心。政府繼上周表示10月商品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大跌近一成後,昨天又公布10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急跌24.3%,錄得歷來最大單月跌幅。中美貿易戰持續,外圍經濟環境不穩,加上社會動盪不休,市民外出消費大減,旅客人數顯著下降,零售市道急轉直下,早前政府已預計全年經濟負增長1.3%。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近月社會動盪對香港經濟造成的傷害,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兩個百分點左右。香港經濟形勢嚴峻,庫房收入自然顯著轉差。陳茂波預計,今個財政年度政府將錄得財赤,是15年來第一次。
今年初財政預算案,陳茂波估計財政盈餘百多億元,未料經濟逆風勁吹,下半年賣地多次流標,加上反修例風暴以來逾200億元紓困措施,財赤是意料中事,問題只在於金額。香港稅基狹窄,政府長期依賴賣地收入,起伏可以很大,經濟向好樓市火紅,庫房當然「豬籠入水」; 一旦經濟轉壞賣地成績欠佳,庫房進帳即時銳減。以往不少人提出擴闊稅基,諸如開徵銷售稅甚至富人稅等,減少收入波動,政府亦說稅基問題「長遠」必須處理,惟從來沒有下文。擴闊稅基意味加徵新稅項,必然有人反對。以銷售稅為例,政府不可能在經濟逆境時推動,以免進一步打擊消費加劇經濟下滑;若在好景時提出改革,又一定有人質疑庫房滿瀉「沒理由」開徵。「好景時不想做、逆境時不能做」,正是擴闊稅基改革死結所在,突顯特區政府長期缺乏政治能量。
香港經濟急挫,不時有人爭論究竟是「內因」還是「外因」影響大一些,現實是兩者均重挫香港經濟,各方不能一廂情願指望內憂外患短期消失。中美角力屬於長期鬥爭,就算中美短期內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也不代表香港經濟可以雨過天青。內憂方面,理大一役雖然打擊了勇武派,區議會選舉也為香港社會帶來短暫安寧,可是過去的周六周日,暴力又再重臨,外界不能因為近日市面氣氛比之前較為活躍、港鐵服務時間回復正常,便理所當然假設暴力定將逐步緩和、不會再度惡化。
論暴力規模和烈度,這個周末的情况,與上月高峰期無疑有一段距離,然而現在很難說得準往後事態發展。為了延續政治運動,有人矢言「暴力不能停」,政治問題未獲妥善解決,不排除規模烈度「相對較低」的暴力對抗,將在社會長期持續,萬一這種情况成為香港「新常態」,對旅遊、零售和飲食業等不可能沒有影響。香港經濟未知何時才會見底,也未知會否長期「低位徘徊」,現在認定「最壞時刻」已過,零售、旅遊以至整體經濟可望逐步回升,未免太過樂觀。
近年政府財政盈餘一再破紀錄,財政儲備超過1萬億元,相當於政府近30個月開支,理論上,就算未來兩年政府「零收入」,也不會有財政問題。「撐企業保就業」是眼前首務,政府財力充足,當然應該推出更多短期紓困措施,由電費津貼到分期繳稅等,均值得考慮;與此同時,當局亦須明白,本港經濟內外形勢已出現結構性的變化,以往政府估算財政收入的一些基本假設,可能已不再適用,必須調整。除了中美貿易戰等外圍不明朗因素,政府也要設想旅遊業中短期無法回復舊觀、「較低烈度暴力」長期持續等可能情况,對本港經濟以至政府收入的潛在影響。
恪守審慎理財原則
投資未來勿開倒車
政府出現赤字,當然有必要審視收支狀况,思考開源節流,政府一些部門效率低下,資源未獲善用,必須整頓,可是當局也不能重蹈覆轍,重犯本世紀初政府所犯的錯誤,但求節流,不惜大削醫療社福開支,導致現今諸種社會服務捉襟見肘情况。近年政府總算拋開「小政府」意識形態包袱,公共開支持續有所增長,佔GDP比例逾21%,當中不少屬於社福、教育和創科等方面開支。由房屋、安老到醫療,香港各方各面都存在太多不足,政府需要持續投資未來,同時促進經濟轉型,現在貿然大幅削減相關開支,等於開倒車。香港經濟內外環境起變,政府需要審時度勢,恪守審慎理財原則,惟同時亦不應放棄投資未來的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