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2
經濟日報
最近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公布「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的細節內容,希望藉此增加計劃透明度,消除市民對政府黑箱作業的觀感,以及跟發展商有利益輸送關係等傳言。到底「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能為香港市民帶來甚麼好處?
「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是以公私合營方式開發新界農地的一項計劃,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中披露,計劃將於明年年初推出,屆時將接受私人農地持有人申請,申請時限為期3年,每個項目最少提供5萬平方米的新增樓面面積,合共提供最少1,000個房屋單位,當中政府所佔新增樓面比例為七成,以用作興建公營房屋以及首置項目。目前全港主要發展商,一共持有大約1,000公頃的閒置農地,而今次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的審批上限面積,則為150公頃。
計劃需要4至6年
上限面積為150公頃,即是說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在共同計算眾多發展商的情況下,設有審批上限,令發展商有「手快有、手慢無」感覺,變相增加發展商的博弈心態。另外,政府也將全港接近60,000公頃面積列為不接受申請的禁區,禁區包括面積龐大的郊野公園、部分生態環境相對敏感的地帶、部分優先需要保護的自然環境地區,以及早已經規劃的房屋發展項目地區。筆者預料,在錦田、大埔、粉嶺、西貢等地區較有潛力成為計劃一分子。
在補地價方面,政府規定在法定程序完成以後,參加計劃的發展商必須要在18個月內完成補地價,否則在五年內也不能再提出申請,變相逼使發展商要接受政府提出的補地價格;在基建費用方面,一切基建費用均需由發展商負責,但可以在補地價中扣減;在審批時間方面,政府預計需時3年至3年半完成諮詢及法定程序,加上發展商預計需要1年至2年半時間作土地平整,因此預計整個計劃最少需要4至6年時間,才可以正式為香港帶來房屋土地供應。
以審批面積150公頃以及地積比3倍計算,如果以每個單位約為500平方呎,在未來4至6年便可以提供90,000個私營房屋單位,大約佔現時兩年的房屋供應量,數量絕對不能小覷。因此,如果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能夠成功推行,將可以大大縮短香港人輪候上公屋的時間,同時有助壓抑樓價,紓解民怨,一解廣大市民住屋需求的燃眉之急。
撰文 : 謝順禮 嘉興地產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