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5
經濟日報
疫情爆發半個多月,二手屋苑出現價量齊跌,準買家觀望「疫市」下執平貨,而小業主疫症初期大多不會劈價,但隨着疫情時間愈長,經濟數字每況愈下,持貨力弱的小業主,被迫減價的情況便增多。
新冠肺炎爆發初期,由於社會、買賣雙方的焦點都集中在防疫、抗疫,搶口罩多但睇樓少的情況下,導致本月上半月的10大屋苑成交量銳減一半。
隨着疫情持續擴散,部分買家觀望能趁「疫市」挫價,物色上車機會,始終經歷沙士一役後,樓價如何絕境重生,仍然在不少市民腦海裏,準買家期待着「沙士價」的出現。
倘經濟趨弱 低市價盤陸續增
小業主方面,由於普遍持貨壓力不大,低息環境加上銀行相繼推出「還息不還本」,避免了出現業主失業無法還款,而需要劈價賣樓的情況,亦減低出現銀主盤的情況,相信短期大部分小業主只會按市況調節叫價,未至於大幅劈價。
不過,若疫情不斷爆發,甚至演變成風土病,加上經濟數字每況愈下,例如愈來愈多企業傳出大規模裁員或者減薪消息,失業率上升等,只會令準買家減低入市意慾。
與此同時,部分持貨力弱或看淡後市的小業主,有機會盤算在市況未到最壞時候趁早賣樓,低市價或低於銀行估價的情況,有機會在未來一個月陸續出現。
作者:余敏欽
責任編輯:楊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