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去年提出重啟工廈活化計劃,涵蓋多項措施,惟當中首度容許工廈改裝為過渡房屋的措施,至今近一年仍然是「零申請」,空有政策卻沒有業主配合,社會殷切期盼能增加的過渡房屋供應的希望是否難以成事?
過去不論工廈或農地如要改劃用途,除獲城規會批准外,均須取得地政總署審批再補地價才能成事,但很多時因補地價的計算難達共識,透過改劃發展的土地或樓宇用途動輒拖拉數年仍未上馬,成效不彰。直至2010至2016年,政府推出首輪活化工廈政策,容許業主免補地價把工廈改建為商業或酒店用途,期內接獲240多宗申請,成功獲批有近160宗,由工廈活化而成的寫字樓和酒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少殘舊或丟空的物業得以重生,價值大大提升。
現限制租期不超過5年成障礙
去年政府首度容許工廈改裝為過渡房屋,社會基層也憧憬有一定數量的短期房屋供應,改善居住環境。惟措施推出至今近一年,雖則豁免補地價,卻無工廈業主問津,主要障礙之一是容許時期不能超過5年,當局亦未有保證5年後可以再續期,因此,業主有可能在營運5年後,需要終止營運及將物業還原。在商言商,如此短的期限,業主或發展商很可能連改裝的成本都難收回,何來吸引力?
基於規劃等要求,政府是難以容許一次性批准使用年期超出5年,雖說若然營運良好,很大機會可獲延長租期,但對業主而言是未知之數,既然如此,當局是否可承諾承擔部分工廈改裝過渡房屋的改建費用,以增加業主參與誘因?
過渡房屋長遠有需求
筆者建議政府可採用遞減式方法補貼,如該業主5年後不再獲批續期,政府便承擔較大金額的改建費用,以減輕業主因改建所致的費用損失;若作過渡房屋的時間愈長,資助金額則愈少,甚至零補助,具體資助金額視乎作過渡房屋的時間長短而定。
面對現時的土地困局,筆者估計未來10至15年,本港仍然需要過渡房屋作為供應滯後的緩衝,故筆者期望,政府能盡早檢討及放寬相關工廈政策,善用工廈資源為基層市民提供安全且租金相對便宜的臨時居所,以解燃眉之急。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
[謝偉銓 銓之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