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30
經濟日報
做甚麼事都需要有充分理論基礎配合才可成功的,有人號召群眾從戶口提款出來希望可以令到香港銀行系統崩潰,這正反映到人們往往都把經濟看得太表面化,「攬炒」理論也都要看時勢。
過去30年,最能產生「攬炒」效果相信是97年後,很多人借貸過多、貸存比率高及息口昂貴的情形之下,任何大的政治或經濟衝擊都是有機會令到市場崩潰,令原本的既得利益者因為在高息及投資損手之下要賤賣資產,這種正是舊資本主義的財富轉移。
2009年之後,市場步入了新的結構,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包括樓市辣招令市場結構改變成為現在的借得少、資金多、貸存比率低,更加令息口平,市場由牛熊市主導改變成為「龍市」(不斷鞏固拾級而上的形態)。
下一代失去大量福祉
但當政治「攬炒」令到經濟下滑,失業率提高的時候,偏偏遇上了現在是環球量化貨幣的第二周期,即是說如果在經濟不景之下,我們的物價仍然會向上,這種「攬炒」只會令草根生活進一步辛苦,而有資產者雖然會損手,但是並不會「雞毛鴨血」,最後高通脹亦會令樓價找到谷底之後再徐徐向上,香港的物資大部分都是從境外入口的,在環球量化貨幣之下,香港不會因為自己經濟衰退而物價停止上升,我認為香港會進入滯脹年代,香港的高儲備會在經濟停滯和物價高通脹發生的情形下高速被消耗,下一代會失去了大量的福祉。
其實解決社會不公的方法應該是大量、超額地回復土地供應,我認為中央應增加香港政府採用收回土地條例的力量及決心,重推八萬五,這樣可令樓價短期有1至2成的跌幅,但是善於利用仍不可能令樓價大跌,因為令樓價上升的原因是資金過多,縱使增加供應,在資金過多的對冲之下,樓價中長線仍在上升之勢,但這樣做,就可以根本性地解決到社會的深層次矛盾了。
撰文 : 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