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5
經濟日報
昨日公布一手潛在供應數字未有變化,維持9.3萬伙,反而2019年私樓落成量卻大幅低於預測。
14年落成量 實際較預測少14%
過去差餉物業估價署評估每年落成量,平均較預測低2成,2017年及2018年罕有地超出預期。過去文章已提及,翻查差估署資料,比照自2005年起,合共14份物業報告,看看私樓預測落成量及實際落成量有何差距?最大問題是,私樓預測落成量往往被高估,只有2017年及2018年實際落成量較預測落成量為高的情況。但在2019年再次回到過去預測高於實際落成量的情況。
唐榮總結2005至2018年14份報告,14年預測私樓落成量有211,882伙(平均每年15,134伙),但實際落成量只有181,918伙(平均每年12,994伙),兩者相差29,964伙。平均每年實際落成量較預測落成量少約2,140伙,差幅有14%。
附表顯示,預測落成量與實際落成量最接近的一次,應該是2006年,差額只有620伙。最大差幅應該是2009年,高達51%,預測近14,740伙落成,實際落成量只有一半,僅7,160伙。
2017年及2018年罕有地連續兩年出現實際落成量高於預測落成量。惟這情況在2019年翻轉,去年初,差估署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預測落成量是20,415伙、2020年是20,181伙,但該署最終數據,2019年落成量只有13,600伙,較預測少6,815伙或33%,單位數量上是附表的第二大差距,僅次於2009年。
似乎多項因素衝擊着發展商新樓建築步伐,2009年落成量大減,當年是因應2008年金融海嘯,有發展商延緩建築項目進度,引發2009年落成量大減,這次會不會是多項因素疊加,包括社會事件、貿易戰、及一手空置稅開徵,發展商重新調動建屋進度引起嗎?
調整建屋進度 非一手供應短缺
中原地產早前報告估計,2019年全年落成私人住宅只有13,641伙,按年下跌35%。數字明顯下降,並非新屋供應短缺,估計有大型項目延遲落成所致。新屋順延落成期,可能推高2020年數字,重上2萬伙水平。
但值得留意的是,2009年實際落成量大跌後,往後2010至2013年,落成量均屬偏低水平,2019年延遲,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發展商因應空置稅、私樓土地供應減少而調整建築進度,使往後幾年新樓落成壓至較低水平。昨日更有發展商宣布因應疫情地盤停工,若廣泛出現,或多或少將影響新樓落成進度。而較少私樓落成,將直接影響滿足自住及租住需求。
撰文 : 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