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1
經濟日報
人人有屋住,或許是每個香港人夢寐以求的願景,香港政府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雖然未至於將夢想一下子成真,但最低限度將有助低收入人士上車。
香港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房屋政策是重中之重。特首林鄭月娥認為基層人士對現時房屋政策非常不滿,是部分民怨的根源。因此,施政報告建議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在未來三年合共興建約10,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以紓緩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需求壓力;同時,施政報告亦宣布會加快重推現時39個「租者置其屋」計劃下的屋苑單位,換句話說,現時港九新界不同地區的公屋單位,將會重新放到市場推售,當中合共約有42,000單位,定價約為市價的二折。消息傳出後,大批公屋住戶以及正在輪候公屋的基層人士表示熱烈歡迎。
「供比租平」考慮購入
回顧歷史,香港在回歸初期,本地樓價跟市民平均收入出現嚴重脫節,當時特首董建華在1997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主要房屋政策目標,是在未來十年全港七成家庭可以擁有自置居所,而「租者置其屋」便是其中一項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當時「租者置其屋」計劃一共涉及39個屋苑,約共有183,700個單位,直至目前為止,政府共已賣出超過14萬個單位,剩下約4.2萬個單位。
筆者粗略估算,如果以一個公屋單位售100萬元為例,買家可以向銀行借九成半按揭,也即是95萬元,首期只需支付約5萬元,而且更不需要經過任何壓力測試,也不需要支付任何按揭保險費用,按揭利率為2.5厘,分25年供樓,每個月只需4,262元,當中本金大約佔2,300元。對公屋富戶來說,這個價格絕對是「供比租平」。
因此筆者建議,如果公屋租戶有機會購買現在向房委會租住的公屋單位,應該積極考慮購入,以免錯失良機。筆者同時認為,如果這一批42,000個公屋單位能夠成功出售,除了可以協助低收入基層人士上車、一圓置業夢之外,也可以消除香港現時部分民怨,有人笑言:「當大家有了磚頭,便不會上街擲磚頭!」雖然不能斷言,但「更多人有自置居所」對社會來說總算是一宗美事。
撰文 : 謝順禮 嘉興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 :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