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今年《施政報告》中政府提出多項協助市民置業的措施,勞福局局長羅致光(見圖)在網誌中解釋,在廣義的福利政策中,亦包括公共房屋,而出租公屋間接資助作用比綜援高,故增加公屋供應可加強扶貧效果。同時,他又強調金融海嘯後,財富不均現象在全球大城市呈現惡化,亦是導致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故政府在此方面着墨不少。他亦預期綜援的脫貧效果會進一步下降。
羅致光在昨日發表之網誌中提及,去年的《二○一七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若計算出租公屋的間接資助作用,可以減低貧窮率百分之三點五,較綜援的減貧率百分之二點五還要高,故增加公屋供應,便可加強扶貧效果。他解釋自○八年金融海嘯,多個經濟體實行超低利率甚至負利率,加上量化寬鬆金融政策,導致資產通脹,擁有資產者愈富,無資產者愈貧,令財富不均現象在全球大城巿呈現惡化,亦是近年導致各地社會不穩定的重要潛在因素之一。
而同時他表示,本港的自置物業比例只有五成一,在可作比較的五十一個地區中,排行倒數第二,指不少研究認為自置物業比例高低亦是社會穩定的因素之一,所以今年《施政報告》就如何協助港人自置物業的措施有不少着墨。但他強調有關措施超出勞福局局長的政策範圍。
他另外亦提及多項綜援政策改動,如建議將多項補助金和特別津貼擴展至合資格非長者健全受助人,而政府亦建議將綜援的租金津貼上限,依據租住私人房屋的綜援住戶實際租金增加,同時將豁免計算入息的上限放寬,以鼓勵就業。但他亦承認綜援的金額是按通脹調整,而貧窮線則按住戶收入調整,故預計年底公布的新一份報告中,綜援的脫貧效果會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