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對一手銷售規管愈來愈嚴謹,發展商不斷改變銷售策略爭取銷情,招標賣樓突然普及起來,並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其實,招標賣樓的方式由來已久,只是個別項目的招標手法備受質疑。
發展商變陣 滿足政府要求
特首去年6月底推出6招穩定樓市措施後,進一步規範一手樓盤的推售數量,以防止發展商「唧牙膏」式賣樓。新招一度令樓市出現波動,去年8、9月樓價開始回落,發展商賣樓變得更加困難,變陣賣樓的各式手法不斷出現,例如有新盤採用公開發售及招標雙軌並行的創新方式,以滿足政府的推盤量要求(佔全盤2成)。
至今年初樓市低迷期間,新盤市場以招標形式賣樓的個案突然急增,個別項目新增大量優惠吸客,相關優惠沒有在價單中列明,只靠代理口耳相傳。而單位出售後,新增的優惠又沒有登記到成交紀錄冊內。
市場透明度因而受損,直接威脅到消費者利益,市場聲音愈來愈多,連銷監局也同意,個別新盤出現不理想銷售手法,正跟進相關事宜,並已去信有關的發展商要求提供資料。
招標時間過短 惹市場質疑
除了新增優惠不透明外,招標賣樓另一個爭議點是,個別新盤招標時間僅1小時,被質疑時間過短;而個別項目截標後,1個月才公布結果,比銷監局要求24小時內登記相差甚遠,市場透明度大打折扣,影響準買家的入市決定。
對於新盤招標方式賣樓的趨勢,各界有不同觀點。其實,只要發展商維持公平公正的方式,例如清楚公開實質成交價及優惠項目,讓準買家準確掌握項目的售價,無論是採用公開發售、內部認購、還是招標賣樓,相信市場都會接受。
撰文 : 黎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