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7
經濟日報
受到「辣招」的副作用影響,近年購買力傾斜向一手市場,佔市場成交比例達3至4成。現時針對現樓放寬按揭保險,能否扭轉形勢,將買家引導回二手市場?
政府近年推出的辣招,或者收緊按揭的逆周期措施,用意本來是遏抑需求,但發展商善於「見招拆招」,由印花稅回贈,到提供高成數按揭、「呼吸Plan」,反而令到沒有能力提供相同優惠的二手業主處於弱勢,購買力流向新盤。
附表是土地註冊處紀錄的一、二手住宅成交註冊量,在2005至2012年間,每年的一手成交佔整體成交量大約1成多水平,比例維持穩定,最多為17%、最少亦有10%,但這個比例由2013年首次突破2成水平,正正在該年2月時,政府將按揭保險收緊到600萬元以下,而9成按揭的樓價上限更下調到400萬元以下。
自從收緊按揭保險開始,發展商靠高成數按揭突圍,吸引到不少原本在二手市場的購買力,一手樓的市佔率亦逐步上升,在近5年達到26至30%不等,是政府放寬按揭前的一倍以上,而今年首9個月比例更達36%。
若果以成交金額計算,這個情況就更加明顯,例如2013年前,一手成交金額維持在2至3成左右水平,但近年大致穩佔4成左右的比例。
大概是看到市場的客觀現實,400萬元以下的二手樓愈來愈少,令政府更改原有政策。正如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亦提及,「能否讓他們(市民)毋須依賴由一手樓地產商提供的額外按揭,有更多買樓的選擇」。因此,今次放寬首置按揭保險的安排,特別針對現樓物業,首先受惠的是二手樓,繼而是一手現樓單位。
放寬按揭 惟仍有15%印花稅
不過,一手市場是否就此完全失去競爭力?相信情況亦未必如此,首先是雖然按揭成數、首期的問題解決,但現時政府打擊投資者的15%住宅印花稅,仍然會影響一批以「先買後賣」方式換樓的換樓客,在這方面,發展商提供的印花稅回贈金額,對於解決支付額外稅項開支仍然有一定吸引力。
其次,除了現樓新盤可以直接受惠外,發展商亦可以透過鼓勵買家選擇建築期付款辦法,待收樓時才上會便可以採用新按保計劃,亦能夠保持一手樓的購買力。
特別是對於投資者來說,新樓仍然有不少優勢,例如買賣的過程無二手市場那麼繁複,毋須多輪討價還價,而單位亦較「乾淨」,遇到「化粧樓」、「漏水樓」的機會較細。
另一方面,放寬按揭之後,整體市場氣氛好轉,以至之後因二手市場重新流轉,釋放出的換樓購買力,仍然會有部分流入一手市場,正如近期不少發展商接受訪問均不約而同指出,放寬按揭不止二手市場受惠,一手市場亦能獲帶動。
撰文 : 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