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6
經濟日報
特首公布的施政報告,為置業人士發放多個好消息,雖然最多人得益的措施是,放寬9成按揭樓價上限至800萬元,但是最大的禮物卻是,建議房委會積極部署出售4.2萬個公屋餘貨單位。
資料顯示,房委手上現時在39個「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屋邨中,約有4.2萬個未售出單位。特別之處是,平均定價約為市值的二折,比新居屋的五二折更加吸引,帳面上已經賺了折讓率的優勢。問題是這批4.2萬個單位租戶,是否願意租樓變買樓。
舉例說明,新蒲崗景泰苑高層12室,實用面積293平方呎,9月於二手市場以348萬元易手,原業主2017年中以約168.1萬購入,雖然要支付10%額外印花稅(34.8萬),但扣除稅項後仍獲利逾140萬離場。據了解,景泰苑發售時折扣率約五五折,若公屋單位折扣率是二折,利潤一定更可觀。
沽公屋業主 獲利跑贏私樓
別看這些年齡又老、內部設計又差的公屋單位,現時仍然有價有市,而且沽貨業主絕大部分獲利數倍,比私樓更加可觀。例如鴨脷洲利東邨4座低層7室,實用面積257平方呎,業主於2015年以15.8萬元購入,今年9月以197萬(未補地價)沽貨,持貨約5年獲利181.2萬元,期內升值逾11倍,升幅肯定跑贏私樓。
土地註冊處資料亦顯示,利東邨4座19樓5室及4座17樓24室,面積均為257平方呎,2105年於二手市場以148萬及160萬易手,反映當年向房委會購入單位的折扣差不多是二折,二手轉讓獲利甚豐。
這類個案俯拾皆是,例如觀塘翠屏北邨翠安樓中層19室,實用面積324平方呎,原業主2014年以42.1萬元購入,今年7月以綠表價223.8萬元易手,持貨5年帳面獲利181.7萬,期內升值4.3倍。
根據中原地產一項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首9個月的公屋第二市場買賣成交489宗,總值13.01億元,金額是創2000年有記錄以來的20年按年歷史新高。成交宗數創出歷史次高,僅低於2016年的609宗,顯示基層市民住屋需求強勁。
值得留意是,今年首9個月公屋平均成交價為266萬元,按年上升2.8%,但比3年前的195萬上升36.4%,升幅比私樓理想,所以當政府以二折價出售公屋餘貨單位,可算是送給公屋住戶的最大禮物。
公屋平均成交價 按年升2.8%
中原報告亦顯示,歷年十大最高買賣金額的公屋第二市場個案中,有9宗於2019年成交,並有2宗價值高達500萬元以上。今年6月份黃大仙鳳德邨一高層單位,成交價錄526萬元,創出歷年新高。7月份深水埗李鄭屋邨一低層單位,錄508.8萬元,創歷年次高。4月份黃大仙下邨一低層單位錄456.0萬元,創歷年第三高。
撰文 : 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