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
經濟日報
今年5月,高銀金融(00530)以111.2億元投得啟德第4C區4號商業用地,不過發展商以近日社會矛盾和經濟不穩為由,最後選擇撻訂。
此一消息傳出,業界很多人都以為發展商今次撻訂將會帶來龐大損失,但原來發展商實際上只損失2,500萬元按金。
如市民向發展商買樓後違約,一般損失約樓價10%金額,然而今次發展商違約卻只損失了0.2%。為何兩者待遇差別可以這麼大?是否官商勾結?政府有見及此,匆忙作出對應措施以亡羊補牢。原來過往政府招標官地,無論地價多少,按金劃一2,500萬元,亦沒有要求發展商短期內加付按金又或繳付部分地價餘額。此舉如遇到經濟下調、樓市急速轉淡的話,便會構成發展商考慮撻訂的一大誘因。
因此,政府汲取今次賣地教訓,馬上作出亡羊補牢措施,上調賣地所需按金。在新安排下,發展商在入標時繳交的「初始按金」將變得更彈性更多元化,按照地政總署粗略估算地價,將按金設定為由最低1,000萬元去到最高5,000萬元。例如估值少於1億元的地價按金為1,000萬元、估值1億元至2億元地價按金為2,000萬元、估值超過4億元的地皮按金為5,000萬元,按此類推。
引入「大訂」機制
另外,地政總署亦引入類似私樓買賣的「大訂」機制,即要求發展商在投地結果公布後七個工作天內,繳付地價10%的餘額。新機制將會適用於8月9日及之後開始招標的地皮,首幅採用的地皮將會是上述曾遭撻訂的啟德商業用地。
筆者認為,政府的賣地政策經常未能與時並進,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後知後覺,往往都只有在出了事後才懂得修補相關漏洞。今次啟德商業地皮重新招標,並將於9月20日截標,市場普遍預期成交額將顯著下調,未知今次的後知後覺政策又會令政府庫房損失多少收入?
撰文 : 謝順禮 嘉興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 :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