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二月 29, 2024 星期日 天色良好 13° 50%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環團拋魚塘保育方案 倡濕地建屋增地積比

2019-03-29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屋宇署早前批出元朗豐樂圍項目的建築圖則,獲批興建十九幢十五至十九層高的住宅,由於項目在濕地保育區內,多年來都引起環團爭議。消息指項目仍要同地政總署商討補地價,加上其他城規及環評問題,相信距離動工仍有一段距離。為保育這類大量位處濕地保育區及緩衝區的未開發濕地,有環團提出保育方案,建議政府跟同時持有魚塘及緩衝區土地的持份者商議,容許他們在濕地緩衝區發展時,可增加建屋地積比率,條件是要取回荒廢魚塘活化,同時將部分賣樓收益撥作修復魚塘,支持漁業發展。   香港早在九十年代已將后海灣一帶區域劃為「濕地保育區」,以及在其外圍設立「濕地緩衝區」,限制區內發展,惟保育效果未如理想,現時濕地保育區內,更有多達二百公頃私人業權魚塘荒廢,大大降低后海灣的生態價值。從事環保工作逾三十年、外號「青蛙博士」的劉惠寧說,水耕農地、魚塘、基圍、泥灘及河道等皆屬於濕地類別,單計濕地保育區內,已有約二百公頃、面積相等於九個太古城的魚塘荒廢,只剩下約六百至七百公頃魚塘作業,導致候鳥覓食難度大增。   劉惠寧認為拯救后海灣濕地刻不容緩,去年他辭去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濕地保育總監一職,自組非牟利團體「香港濕地保育協會」。他指,大量位處濕地保育區及緩衝區的未開發濕地,已落在財團手上,在商言商肯定不會無償交出土地用作保育,「如果繼續按此不變,未來只會有更多魚塘荒廢,從保育角度來看絕非好事。」   他拋出方案,建議政府跟同時擁有魚塘及緩衝區土地的持份者商議,容許他們在濕地緩衝區發展時,可增加建屋地積比率,條件是要取回荒廢魚塘活化,同時將部分賣樓收益撥作修復荒廢魚塘,以及支持漁業發展,達致雙贏局面。不過有環團批評劉惠寧替發展商做事,他一笑置之,「香港真的有實際住屋需要,何況很多緩衝區土地早已淪為棕地,大量貨櫃車出入,未必發揮得到緩衝效用。」   香港以往亦有發展商修復濕地達致雙贏的例子,元朗錦田住宅項目Park YOHO並非處於濕地保育或緩衝區,但前身亦是一塊荒廢濕地,一〇年獲城規會批准發展興建住宅項目,條件是在地盤內興建一塊濕地,作為生態補償。負責統籌該項目的新地工程管理部高級策劃經理張展鴻說,該地已荒廢多年,是全港首個結合濕地保育及住宅的發展項目,極具挑戰性,團隊調查發現地盤位置正屬香港罕有的鹹淡水交界濕地,遂設計水閘,潮漲時引入來自后海灣的海水,潮退時又有錦田河的淡水流入;最後花了三年多時間,全面復修濕地的生態面貌,建成約六公頃首個私人屋苑濕地「候花園」。   環保團體發現「候花園」有逾一百八十種雀鳥、昆蟲及爬蟲類等生物棲息,包括罕見的柑橘鳳蝶,以及蜻蜓科「廣瀨妹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