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二月 29, 2024 星期日 陽光充沛 13° 52% 黃色火災危險警告

港低息環境 旺樓市助交投

上周美聯儲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並預料美國今年暫停加息,意味香港低息環境亦會跟隨持續,有利本港樓市,或帶動交投價量上升。而經濟學人智庫日前公布調查,香港、巴黎及新加坡並列全球生活費最昂貴城市,香港除了生活品昂貴,不少人亦指樓價持續高昂,即使節衣縮食,都只能望樓興歎。事實是否如此? 港人收入增長 不及樓價 翻看歷史數據,港人在10年間的收入增長幅度遠追不上樓價升幅。據本行研究部資料顯示,本港2017年二手物業平均實用呎價約12,197元,較2007年約4,819元大增逾1.5倍。根據統計處2007及2017年按區議會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全港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約為26,500元,比2007年約17,500元僅增約51%,升幅落後樓價約1倍,難怪不少人對上車感吃力。 雖然如此,香港一二住宅市場仍不乏購買力,因部分地區的住戶收入遠遠跑贏大市,加上不乏資金南下支持,故購買力強勁。 政府為遏抑樓價,過去10年曾推出多項樓市調控措施,包括推出辣稅、收緊按揭成數及壓力測試等,令入市門檻不斷提高,不少有能力供樓,但難以負擔首期的人士上車困難,置業選擇大大減少。而事實上,新供應追不上置業需求,僅上車客薪酬追不上樓價升幅,市場上仍不乏財政穩健及實力雄厚的買家,透過增持磚頭為資產增值,因此,盡管政府推出各項辣招,樓價依然居高不下,直至去年下半年受中美貿易戰等外圍經濟因素影響,樓價方開始調整,而隨着中美貿易戰漸趨明朗化、香港低息環境料持續,近日樓市重現升勢,由此可見,辣招成效並不顯著。 港辣招成效 並不顯著 去年政府宣布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提高至七三比,並着手覓地增建資助房屋,提高供應量,此乃正確方向,但正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建議政府檢視現有樓市政策,作出調整,例如調整「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針對合資格的上車港人放寬按揭成數限制,正面回應市民的置業訴求。 撰文 : 李志成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