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經濟日報
延續日前話題,香港要變回爭氣之都,需要解決房屋問題相信無人否定,其中資助出售及出租房屋,應該是可以運用的工具,可惜的是,供應仍大幅落後,隨時幫倒忙!
為何幫倒忙?像現時已預告公屋輪候時間有可能直逼6年的高水平,簡直是過去3年上樓承諾的翻倍,而這個翻倍只會招來更大怨氣。又或是私樓樓價高企,苦等居屋,卻可能出現供應斷層,怎消民憤?
輪候公屋等6年 徒招民怨
根據《經濟日報》早前報道,公屋輪候時間連續3季高企5.5年,然而據悉房委會本年度可供編配的出租公屋「大插水」僅2.41萬伙,較去年大跌3成,創回歸以來新低。有房委會委員憂慮,公屋輪候時間進一步延長,料「登六」是遲早的事,對基層上樓問題不表樂觀。
2018/19年度的公屋實際編配呈小陽春,消息稱達3.46萬伙,創9年新高,當中約2.69萬伙編配予公屋輪候冊申請者。然而新高過後卻大插水,2019/20年度預計只能編配2.41萬個新建及翻新公屋單位,創1996/97年度以來新低;當中約1.68萬個單位,可編配予公屋輪候冊家庭,佔總數7成;其餘用於清拆安置、體恤安置、調遷、公務員配額等用途。
除了出租公屋,居屋的供應亦是「有限公司」,附表顯示,到2022/23年度,居屋建屋量大插水至只有1,500伙,除非調動更多樓花期居屋提早登場。過去曾經提及,有學者指出,香港上世紀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其實有4個主要作用:
居屋供應 跌至1500伙
1. 穩定社會,鞏固社會凝聚力,提高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
2. 減低市民因不斷上升的樓價對政府的不滿。
3. 減少「居者『憂』其屋」的數目。
4. 是出售居屋的收益用作支援出租公屋及居屋計劃的建設及運作開支。
曾經亦有傳言,我們的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上任前到訪星洲,見了當時的新加坡最高領導,領導就管治提出了建言,要社會穩定,最好是人人有自置居所,這樣才會愛護自己的地方,社會更和諧,於是一場八萬五的樓房計劃經濟出台。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之初亦曾走訪新加坡,去年6月她推6項新房屋政策,把定價與市價脫鈎等。她接受訪問時亦表示,新推出的出售房屋定價某程度上是走新加坡模式,她又願意為收入較高的人士提供資助出售房屋,相等於新加坡的組屋。
欲走星模式 須增資助屋供應
正如日前提到,香港自置居所比率只有四成九,新加坡是九成。一些資料顯示,新加坡大約有八成人居住公營房屋,當中的八成是自置的組屋。香港如果要走新加坡模式,大前提是讓大部分人居住在資助出售房屋,可惜在這方面,根據數字仍遠未見曙光。
撰文 : 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