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二月 29, 2024 星期日 天色良好 14° 70%

填海收地 成本比一比

2019-03-22    經濟日報
政府早前公布明日大嶼首階段初步造價評估達6,240億元,被冠以歷來最貴基建。 但若果拆解各項開支的細節可見,興建大型人工島帶來的成本效益,並不低於在新界收地拓新發展區。 政府公布的明日大嶼首階段造價評估,原則上可以分為3個部分,一是交椅洲人工島的建設,填海費用1,400億元,及島上的基建開支1,160億元,合共2,560億元,佔整個計劃開支4成,算是明日大嶼計劃的核心。 建大型人工島 成本效益高 第二部分則為欣澳填海、龍鼓灘填海和屯門沿海地帶發展區(包括內河碼頭),填海費用連基建,大約950億元,佔整體開支大約15%,原則上欣澳、龍鼓灘等的填海發展並不一定要與交椅洲人工島並行,即使在「土地大辯論」的選項內,欣澳等近岸填海亦是與人工島填海分開為兩不同選項。 第三部分則是交通基建開支,6項道路及鐵路開支共2,730億元,相當於3條廣深港高鐵造價(844億元)。6條道路之中部分是人工島不可或缺的,例如接駁至港島的道路及鐵路,接駁至大嶼山、欣澳的道路及鐵路,沒了就令人工島變孤島,大約佔1,910億元。 至於連接大嶼山至荃灣的西部海岸鐵路,造價估值達820億元,其實是地區爭取多年,以至在《鐵路發展策略2014》時曾經提出,但因預期人口不足、不達成本效益而放棄,交椅洲人工島的出現只是增加興建西部海岸鐵路理據。 細心一看上面提及的各項工程,如果重新歸類,大致可以分為與交椅洲人工島建設及附帶的交通網絡開支的一類,大約4,470億元,剛好與最初公布計劃時傳出的4,000億至5,000億元造價相若;而另一類則是明日大嶼的其他部分及西部海岸鐵路,合共涉1,770億元。 從數字上來說,數千億元的預算無論如何都算是龐大的開支,但至於「貴與不貴」則需要透過與其他開拓土地供應的措施進行對比。 例如,交椅洲人工島的目標是提供15至26萬個住宅單位,以上限26萬伙來說,大約相當於3.7個新界東北發展區(大約7萬伙)的供應量。 現時新界東北第一階段的收地及工程造價已經達470億元(336億元工程及特惠補償+133億元收地開支),僅提供2.1萬伙,最終整項計劃成本很可能上千億元,相對之下,交椅洲人工島4,470億元的成本,似乎並不特別昂貴。 新界收地難 多方反對礙發展 事實上,坊間經常提出在新界收地發展,用以取代填海、大型人工島,但其實現時在新界收地日益困難,來自發展商(牽涉土地儲備、發展權益)、居民(牽涉賠償、安置)及環保團體(牽涉保育生態)有不同反對聲音,令發展周期日益延長。 以新界東北為例,由2008年重新啟動規劃至預計2023年首批居民入伙,便長達15年時間,較交椅洲人工島由今年研究去到2032年首批入伙,需要13年時間更長。 撰文 : 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