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5
經濟日報
關心世界局勢的讀者們,普遍都認同中美質易戰縱使發展良好,但美國總統特朗普經常反口覆舌,到底是禍是福依然是未知之數。
香港未來樓市走勢,我們應該先了解基本因素,再了解外來因素。決定樓價的基本因素,就是最簡單供與求。政府負責研究增加房屋供應方法的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稱,未來10年香港平均每年供應約4.5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7(公營)比3(私營),即公營房屋單位平均每年供應目標為31,500個;私樓單位平均每年供應目標跌至13,500個,供應明顯不足。
私樓加價 資助房屋亦跟隨
翻查資料,政府半年前推出的居屋共約4,400個,今次增加至約4,800個。但上次有27萬名申請者,今次已躍升至32萬,半年時間香港的住屋需求已急速上升,但供應卻沒有同步大幅增加。簡單換算的話,就是香港每年有32萬住屋需求,資助房屋卻只有不足1萬個單位供應,需求者至少需要32年才有機會上樓,再加上申請者當中接近9成以上是白表申請者,1萬個單位中只有一半預留給白表申請者,因此白表申請者實際上要60年才能夠抽中資助房屋。需求嚴重不平衡,若私樓加價,資助房屋同樣加價,以半年前的情況為例,政府當時推出的是52折居屋,現在改為59折,樓價提升13%。
值得留意的是,居屋入紙的250元報名費為房委會帶來很豐厚的收入來源,32萬名申請者代表8,000萬元收入,居屋申請1年2次就是1.6億元,很多人不明白為何資金如此充裕,為何要等到8月攪珠、11月才揀樓?其實這些手段主要是政府不希望太多準買家回流到私人二手市場,並每隔數月推出居屋、綠置居和首置上車盤。政府使出此手段,就是因為香港房屋和土地供應均嚴重不足,所以樓價大幅回落的機會可說是非常之低。(待續)
撰文 : 謝順禮 嘉興地產行政總裁
欄名 :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