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新一份《施政報告》較聚焦談及土地及房屋政策,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在網誌表示,會善用公權收回土地,發展公營房屋。政府亦會全力推展多管齊下的土地規劃及拓展工作,進一步壓縮技術研究細節,精簡程序,讓新增房屋單位可以早日落成。
黃偉綸在網誌表示,政府一直有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但過去五年,徵用私人土地作公營房屋的項目僅十個,涵蓋面積約十三公頃,發展局未來會加大力度推動由政府主導的規劃工作,收地的幅度和速度將會大大提高。
他指出,發展棕地是最具社會共識的選擇,目前新界未納入新發展區或其他發展項目的棕地約有七百多公頃,當中較接近現有新市鎮和主要公路,而且面積較大的,估計約有四百五十公頃。規劃署會優先檢視當中一百六十公頃較接近現有基建設施的棕地,評估當中有哪些地塊適合作公營房屋發展,預計未來數月會完成初步研究,目標是今年底公布有關地塊的位置,再交由土木工程拓展署開展進一步技術評估。
就《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房屋及土地政策,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講師阮穎嫻昨日在一個論壇指,收地政策「遠水不能救近火」,關鍵是年輕人根本無能力買樓。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吳永順回應稱,當土地是私人擁有,而政府要落實規劃發展,因此需運用《收回土地條例》,這是不能避免,而此例過往一向行之有效,是有根有據及有給予賠償。
香港規劃師學會前會長譚小瑩則指,收地發展不是只建公屋然後把人搬進去那麼簡單,必須要先規劃,例如發展學校、醫院、商場及方便居民上班的辦公室,才是宜居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