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1, 2025 星期六 陽光充沛 10° 48% 寒冷天氣警告 霜凍警告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全面傾斜公營屋 還須緊盯樓市

2019-10-17    經濟日報
特首林鄭月娥昨發表施政報告,表明會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建屋,並在政策上對公營房屋全面傾斜,副作用是未來私樓供不應求或加劇。港府須密切注視樓市,適時作出調整。 短期紓上車難 中期增地供應 在當前困局下,林鄭指房屋是本港最嚴峻民生問題,也是部分民怨根源。她決定要增加中長期土地,並推出多項短中期措施,如3年內大增1萬個過渡性房屋、明年預售1.2萬伙居屋和綠置居、加快出售租置計劃餘下4.2萬個單位、寬首置按揭成數等,緩解上車問題。 林鄭的土地房屋政策有兩大看點。其一,力拓新界尤其棕地。港府一改以往對引用《收回土地條例》的猶豫,決定援引條例收回新界棕地、已納入規劃卻仍未發展,以及寮屋區的私人土地。政府之前即使面對地荒也不敢貿然動用收地條例,理由是擔心引發司法覆核潮,現為盡快取得土地,決意行使公權收地,並全用以建公營房屋,減低司法覆核風險。 林鄭並提出加快港鐵規劃興建東涌延線、屯門南延線和北環線三個項目,力圖以基建帶動收地和新市鎮發展的進度。過去缺乏基建是發展商在新界項目遲滯的理由之一,新線路加快上馬亦會令發展商提速。 其二,對公營房屋進一步全面傾斜。林鄭繼去年承諾並已落實將公私樓建屋比例由6:4上調至7:3後,昨更表明將新拓土地絕大部分用來建公營房屋,並賦予市建局在重建項目中提供一定數量作首置單位,公私營合作的「土地共享計劃」亦將最少7成因放寬密度而新增總樓面面積撥作公營房屋或首置。 港府已預告可望在未來5年內收回400公頃土地來興建公營房屋,目的除要追回十年長遠房屋策略尚欠的6.7萬伙公營房屋缺口外,還要增加市民置業機會,助穩定社會。 穩樓價紓民怨 須多管道拓地 惟政府此舉,會否令私樓供應變得更緊絀,樓價更居高不下?港府自去年底將公營房屋比例增至7成後,私樓供應目標下調至每年1.35萬伙,港府應可達標,但1.35萬伙能否滿足市場?樓市看供求,需求則受經濟情況等左右,港府須密切注視樓市情況,若需求或樓價急升,則須適時調整供應,以免情況惡化。 港府終用收地條例增中長期土地供應,但長遠仍需填海才能增土地供應、穩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