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9
經濟日報
由反修例爭議引發的社會矛盾一觸即發,對香港樓市構成一定影響,近期屢有不利消息傳出,例如啟德批出第二幅住宅地,以近127.4億元售予由三家公司合組的財團,價格基至低於市場估值下限,較4個月前售出的比鄰地皮亦低出約13%。此外,又有新盤突然叫停,令市場疑雲陣陣。
不過,筆者認為現階段對樓市毋須杞人憂天。首先有新盤停售,並不代表和近期不安的社會氣氛有任何直接關係,或多或少是發展商可能有需要重訂售價及銷售策略,是次「煞停」只涉及小量單位,而且這並非屬於傳統大型的地產商,對後市的指標性並不大。
買賣淡靜 只因「唔啱價」
以現時的社會環境,加上發展商對開價保守,相信短期內傾向以貼市價或低於市價開盤的機會居多。其實目前市民對物業剛需之強毋須多言,據筆者了解,不少搵樓客仍然「置業若渴」,只是有部分基於不同因素,例如考慮不同的新盤開價或樓價走勢,或希望看清局勢發展及社會環境發展,謀定而後動。
個人估計,只要未來的新盤肯貼市價或低開,市場理應有足夠承接力;至於二手業主只要肯跟隨一手走勢擴闊議價空間,又或減價放盤,促成交易亦不會有大問題,正如筆者所指,市場購買力常在,淡靜只因「唔啱價」。
另一邊廂,日前有機構發表「退休信心調查」,結果顯示,僅23%受訪者表示有信心實踐理想退休生活;受訪者普遍認為需要550萬元才能達到理想的退休生活水平,但他們預料自己實際上只能儲蓄315.3萬元,「理想與現實」存在重大差距。
相信絕大部分人認同,理想的退休生活,其中一個重要條件是「安居」。然而,不少市民對「上不到樓」的抱怨,何談「安居」?近年樓價上升,「600萬元最高8成按保」的政策逐漸不合時宜,適逢金管局總裁一職交棒在即,新舵手在這「非常時期」接棒,維持金融穩定是首要任務。
所謂「新人事新氣象」,當局理應考慮伺機放寬按揭保險樓價上限,因時制宜靈活調整政策去幫助市民上車,藉此略為紓緩社會怨氣及譟動不安的環境。有政黨最近建議政府派錢以消民怨。如成真自然皆大歡喜,但長遠對民生幫助有限。反倒是一些助上車的措施更切合市民所需,要知安居樂業及為民政之根本,有更佳的居住環境,甚至更多的上車機會,民怨自然消減,社會也更和諧。
撰文 : 布少明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