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3
經濟日報
房委會將推出新一期居屋,是復售居屋以來數量最多一次,可望繼續燃點市民上車的希望。惟四年後新居屋落成量大減,當局除盡快覓地建屋,必要時考慮出售遠期樓花應急。
房委推6屋苑 復售以來最多
據悉,房委會最快5月推出新一期居屋,供市民選擇的屋苑多達六個,而可供選購的單位數量多達4,871伙,比正在揀樓的今期新居屋還要多440伙。預計下期新居屋以市價59折定價,售價介乎156萬至529萬元。
下期新居屋不止選擇多、伙數多,其中兩個盤源是市區盤,當中何文田冠德苑位處豪宅區兼名校網,相信會掀動新居屋樓王效應,吸引更多市民認購。
房委會一口氣推出六個屋苑,主要是配合新房策。特首林鄭月娥去年推出以置業為主導的新房策,改變資助出售房屋的定價機制,改為與市民負擔能力掛鈎,令新居屋售價由以往相當於市價7折下調至52折,使更多人買得起、供得起。結果去年底首批以52折定價的新居屋推出時,獲得超額認購60.3倍,反映市民對居屋需求殷切。
為了讓市民覺得新房策是持久政策,當局在推行時需一期接一期,單位供應量亦一期比一期多,市民才會相信新居屋供應陸續有來。即使市民明知入表申請人數不斷增加,中籤機會微,但由於售價平,仍願意等抽籤,不高追入市。
問題是新居屋供應量真的可源源不絕地增加?據運房局資料顯示,在2018/19至2022/23年度落成的居屋約24,600伙,在扣除已售和正在預售的項目,未來四年落成的新居屋單位僅15,600伙,而下期新居屋就佔去31%,加上2022/23年度落成量僅1,500伙,令人擔心供應量難以為繼。
要避免新居屋供應量大跌,政府需盡快覓地建屋,尤其政府將十年建屋目標的公私樓比例由6:4上調至7:3,未來每年建31,500伙公營房屋,當中22,000伙公屋和綠置居,9,500伙為新居屋及首置盤。以房委會每年推售逾4,000伙新居屋計算,只達標一半,須加力覓地建屋追落後,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
或推遠期樓花 緩解市民需求
覓地非一時三刻可做到,房委會必要時可像下期綠置居那樣出售遠期樓花應急,讓中籤市民知道上車有期,不介意等三、四年才入伙。出售遠期樓花只能治標,盡快覓地建屋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