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8, 2024 星期二 微雨 29° 81%

煞停開發邊陲地 作繭自縛

2019-03-11    星島日報
政府覓地左支右絀,公眾早已知曉,但市場一直觀望其有否「秘密武器」,惟到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前提出八項建議後,就徹底露了餡,選項大多只是「畫餅」,中短期都難以「充飢」,可以較快建大量房屋的方法——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卻被政府嘎然煞停。一直對土地荒問題心急如焚的人士,當看到這草率決定,無不握腕歎息。   覓地無計 後遺症浮現   覓地作繭自縛帶來的後遺症,最近陸續浮現。樓市於去年第三、四季出現下調,樓價跌逾一成,且有繼續滑落之勢,但覓地小組提出建議而政府照單全收後,公眾看穿未來房屋供應不增反減,加上政府將七成土地撥建公營房屋,私樓買少見少,市場預期隨即改變,樓市明顯回穩。發展商見到覓地捉襟見肘,買地態度也轉趨進取,一改去年的保守策略。   不僅私樓供應困局難有突破,政府要找地增加公營房屋,也舉步維艱,面對十個瓶只有五個蓋,只好採用「減質增量」的權宜之計,將「綠置居」納米化,最細單位僅得一百五十二平方呎,比「龍牀盤」大不了多少,但求提高供應量,稍解燃眉之急。此舉雖出於「好意」,卻旋即惹來負評,指納米化沒法改善居住環境,難以吸引公屋住戶換樓,可能事與願違。   上述問題皆源於政府中短期覓地無方,令人不解和慨歎的是,明明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是可行而有效的方法,而且上任政府已委託了房屋協會進行詳細研究,今年中就有初步結果,覓地小組卻以「民調顯示多數人反對」為由,不將之列入建議,而政府也貿然接納這意見,否決選項,並煞停有關研究,等於判其死刑。   怕負惡名 草率斷出路   當年政府積極探究這選項,是因為郊野公園邊陲地不入郊野公園範圍,大多荒置,生態價值不太高,也非市民經常遊玩的地方,在這地帶建屋對環境影響不大,如果能得到社會認同,便可突破覓地困境,興建大量公營房屋和安老院。   此外,開發邊陲地引發的利益衝突與收地困難也較少,過程比其他選項快,因為這地帶甚少人居住,也沒有用途,收地不會出現賠償與遷移衝突,比起收回棕地和農地公私合營等,涉及的問題相對簡單,不用曠日持久。   奈何覓地小組和政府怯於環保人士反對,也過分顧慮民調的「民意」,到「臨門一腳」時,竟將選項扼殺,令前功廢盡,眼白白讓大片可建屋的土地繼續養草。   覓地小組有關這選項的民調,其實十分粗疏,受訪者見到「郊野公園」四字多直覺反對,不會仔細考慮邊陲地的生態價值,如果等到房協的研究完成後才做民調,結果可能不一樣。可惜政府為免逆「民調」而行,害怕負上惡名,並給覓地小組留面子,草率地手起刀落。   政府把可以大量增地的選項棄掉,等於作繭自縛,自斷出路,要走出缺地困局就更難,實令真正的有心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