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
經濟日報
有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5月份全港只有1個私人住宅項目動工,涉及單位僅1伙,創自2016年六月以後的35個月新低。至於今年首五個月累計動工量共2,192伙,較去年同期的7,427伙大減70%,為九年同期最少。
利嘉閣地產報告顯示,五月份共有1個私宅項目動工,涉及單位總數只得1伙,項目為九龍城太子道西322號,2019年首五個月全港共有12個私宅項目動工,涉及單位總數2,192伙。
當中以九龍區的施工伙數最多,涉及3個項目合共1,459伙,單位佔整體比例約66.6%;港島區則共有7個私宅項目動工,單位數量共666伙,佔整體比率約30.4%;新界區共有2個項目、合共67個單位動工,佔整體比例約3.0%。
私地珍貴 發展商放緩建屋?
報告評估,今年動工私宅數量持續落後,不過仍有不少項目可望於年內陸續開展,當中部分已獲屋宇署批准動工並可隨時施工,加上發展商利用自身土儲開展的其他項目,全年動工量料可達約1.3萬至1.4萬伙水平。
即使達到1.4萬伙水平,附圖顯示,將是自2017年逾2萬伙後,2018及2019連續兩年處於動工偏低水平,意味較後年份的樓花以至二、三年後落成的單位有極大可能減少。
早前唐榮撰文指出,新樓市場最憂慮的還是動工量的問題,動工量下跌的趨勢於2018年第三及第四季尤其明顯,兩季分別錄得50%及63%的按年跌幅,事有湊巧,正是特區政府全力推動娥六招,撥更多土地發展公營房屋,以及去年底長遠房屋策略,把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之比調整至七三之比。
私人樓未來供應將會減少,發展商在可見的將來,私樓土地愈見珍貴,會不會減慢建屋的步伐?
又或是空置稅等等將登場,未來一兩年仍有較多的落成量,發展商因此微調建屋步伐,讓建築中的項目適量減低庫存,再啟動新的項目工程?
落成量跌 長遠礙樓價調控
這些都是唐榮的估計,算盤還是在發展商腹中,但目前顯示的數字,發展商新盤動工數目的確減少中。
這些上蓋工程動工量急跌,意味着建築工程步伐放緩。參考一般地產項目的開發周期,上蓋工程動工後約二至三年才會有單位落成。所2021、2022年的落成量有機會逐步減少。
唐榮強調,連續多季的施工量處於低位,若持續下去,甚或一年以上,數年後或出現一段不短的時間(三、四季)較少私樓落成滿足市場需求,對調控樓價絕非好事。
撰文 : 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