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8, 2024 星期二 微雨 29° 82%

講就天下無敵嗎?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早前在一個電台節目指,未來五年公營房屋建屋量約為100,400個單位,希望之後五年數量以拾級而上增加,以達至十年興建超過310,000個單位的目標,代表公營房屋要追落後。 簡單地理解是,希望之後五年的建屋量將要倍升,長遠房屋策略訂下十年興建315,000伙,未來五年只建100,400伙,平均每年是20,080伙。局長所謂的拾級而上,後五年要建214,600伙,每年是42,920伙,才能補足310,000伙。公營房屋建屋量大約要在五年後上升1倍。即使不補,十年31.5萬,平均每年也要3.15萬伙。 公營屋建屋量 5年後倍升? 翻查去年底的長遠房屋策略訂下的目標,2019-20至2028-29年度十年期的公私營房屋新供應比例,由60:40調整至70:30,即公營及私營房屋供應目標分別為315,000個單位及135,000個單位。 2019-20至2028-29年度十年期315,000個單位的公營房屋供應目標會分為兩個部分: •「公屋/綠置居」供應目標為220,000個單位,較前一份長策公屋供應目標增加20,000個單位; •「其他資助出售單位」供應目標為95,000個單位,較前一份長策的資助出售單位供應目標,亦增加15,000個單位。 但去年底港府已承認,假設所有覓得的土地能如期順利推出作建屋之用,政府已覓得可供在2019-20至2028-29年度十年期興建約248,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土地。此數字較前年公布(涵蓋2018-19至2027-28年度十年期)的預計公營房屋興建量237, 000個單位為多,但與315, 000個單位,亦即新修訂加大公營房屋比例後的供應目標仍有距離,換言之,尚欠高達興建67,000個單位的土地。局長如何倍增? 當然,官方過去的說法,是訂下了目標,才能推動各部門配合去達成,不過,團結香港基金會亦發表報告質疑公營房屋長期不達標的問題。長策四年前定下2015-16至2024-25十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290,000個單位,即年均為29,000個單位。假設平均分配,2015-16至2018-19年度的四年供應目標便是116,000單位,但同一時期的供應預測只有77,800個單位。而實際落成量更只有70,400個單位,不止比目標少了四成,更比當初的供應預測少了7,400個單位。 實際供應 「頭輕腳亦輕」 報告又提到,政府經常強調公營房屋的供應預測是「頭輕腳重」,十年期的供應究竟達不達標?長策四年前定下2015-16至2024-25十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290,000個單位。可是預計這十年間的總落成量只有192,200個單位,比目標少了三成四,覓地量也不足,可見實際上供應是「頭輕腳亦輕」。 公營房屋要追落後,往績未見成功,往後未見可能性,陳局長是否講就天下無敵,做就……?! 撰文 : 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