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7, 2024 星期一 微雨 29° 82%

股神「Buy and hold」策略 樓市適用

2019-03-11    經濟日報
最近二手樓市小陽春持續,整體交投量節節上升,歸功於以下因素。 若從樓市層面去看「復熾」的主要原因,其一是市場氣氛轉變。早前環球負面因素充斥,當時主流氣氛是上車客近乎一面倒地預期樓市持續下滑,導致短時間整體樓價跌約一成,部分屋苑更跌超過兩成。然而樓價明顯回落後,樓市累積近五個月的購買力釋放,部分業主開始反價,有買家惟恐遲買更貴,不惜追價入市,促使小陽春來臨。 買家惟恐 遲買更貴 其二,就得佩服發展商銷售策略。由去年底觀塘的新盤開始,發展商均以低價吸客,令近月各新盤均銷情亮麗,更紓緩置業者的悲觀情緒,為樓市重新注入重拾活力。 今次樓市調整只維持約六個月,與上次2015至16年的調整時間相若,「急轉彎」既急且快。據近期筆者向前線同事了解所得,最近較心急入市的有以下兩類買家:第一類是因早前樓市回落急急沽出單位,現在暫成無殼蝸牛想重新上車的舊業主;另一類是覺得之前樓價跌一成太少,要跌2、3成才抵買的「等待型」上車客。 樓房「揸到尾」 享升值 其實持第二類心態的買家為數不少,他們在懊悔錯失入市時機時,不妨想想,只要一日未入市,一日就要承擔着未買樓風險,可能是承擔現金貶值損失;可能是錯失入市後樓價飈升的機會;又或者繼續做租客,令上車之日「明日復明日」。 股神巴菲特有一金句:睇中一隻股票就「買入並持有(buy and hold)」。流動性高的股票市場尚且有此金科玉律;資產流動性較低的樓市,只要計啱數不是更應該把握機會買入並持有嗎?需注意的客觀現實是,最賺錢的業主往往是在70年代、90年代、沙士時期、金融海嘯時期,又或者是9年前,很簡單地在樓市上車「揸到尾」的一群,他們享受樓價的升幅,動輒以數倍去計。 我不敢說未來樓價一定會回升,始終貿易戰未徹底明朗,但現時看已漸趨穩定。所謂「早買早享受」,但遲買,分分鐘唔止「貴幾舊」。 撰文 : 布少明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