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
經濟日報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早前公布,內容一如市場預期,「派糖」措施縮減,而且無意撤銷任何需求管理措施,亦沒有加辣,沒有協助市民置業,真的一如同事於財案公布後的戲言「財案無驚喜,上車靠自己」。
事實上,在香港置業愈來愈需要加緊努力,除了因為樓價高企,更因為新的土地及房屋供應可能追不上需求。
供應減 置業須努力
根據最新財案,估計未來5年(2019至2023年)平均每年落成量約為18,800個,較過去5年平均數增加約兩成;然而,若與去年財政預算案公布估計未來5年(2018至2022年)平均每年落成量相比,實則私樓落成量合共減少10,000伙。
財案亦公布19/20年度賣地計劃初步數據,預計潛在土地供應可供興建約15,500伙,較18/19年公布約25,510伙大幅減少接近4成。
政府宜積極推地穩樓市
隨着長策會將公私營房屋比例改為7比3後,未來10年私樓供應目標由原先平均每年約18,000伙減至約13,500伙,由於私樓供應目標下調,賣地計劃的潛在私人土地供應相應減少亦無可厚非。不過發展商實際吸納土地供應與潛在土地往往有一定差距,即使新一年度售出土地供應高達8成,屆時可建數目約12,400伙,仍未達13,500伙水平。因此新一年若要達標,政府推售地皮方面需要加大力度。
此外,新一份財案亦預計未來3至4年一手私樓供應約93,000個單位。事實上,根據運房局公布的「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資料顯示,截至去年第四季,未來3至4年新供應穩企9.3萬伙較高水平,連續3季持平;不過,相比起17年第二季最高位98,000伙略為回落,亦未及18/19年《財政預算案》公布的97,000伙。
以上數據,皆反映未來的土地供應極可能見頂,覓地起樓絕對是刻不容緩。市場亦見買家加大追貨力度,明顯是部分港人深怕因缺乏供應而引致樓價水漲船高,故此加快入市。
既然香港住屋需求持續熾熱,建議應盡快落實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的策略,例如棕地發展規劃及粉嶺高球場的建屋細節,以長遠增房屋供應,助樓市穩定發展。
撰文 : 布少明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